“等小麥收割后,只能種點別的試一試。”
說這話的人,其實心里沒底。近些年來,天氣冷得很快,九月份就開始轉涼,十月份就有可能結冰。
所以,他們這里一年就只有一熟。
往年,小麥收割之后,大家只能重點農副產品,比如蘿卜什么的。
“難呀!蘿卜那些,種多了也吃不飽。”其他村民搖頭。
楊晨心想,這個世界不會是碰上什么冰河期之類的吧?不然,沒道理九月多就開始下雪、結冰。他們這里雖然是北方,但也沒有很靠北。
前世的地球,這個維度基本上是能種兩次糧食的。
而且,這個世界竟然沒有冬小麥。
“大家不要慌,船到橋頭自然直。其實,今年我們不會缺糧的,相信我。那些番薯,每家幾百斤肯定是能保證的。”
安撫了村民兩句,楊晨看向老村長:“村長,鎮里還有什么指示嗎?”
老村長有點意外地看著楊晨,點頭道:“鎮長說了,接下來國家要大搞農業生產,很重視糧食種植,要求我們多墾荒。所以鎮長決定,讓每個村開墾山地。
聽說,有些地方還圍湖造田,還啟動了大規模的東大荒、西大荒計劃。”
為了保證糧食供應,國家只能在開源節流上下功夫。在畝產還不能顯著提高的前提下,只能多開墾農田。
楊晨就猜到國家會這么干。
開墾森林、湖泊、草原等,對生態肯定是會產生很大影響。但面對這種大環境,國家也沒辦法。
前世,國家也是這么做的,后來不缺糧之后,才慢慢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等。
“我們村的任務指標是多少?”楊晨追問。
“我們村的任務比較重,周邊都是山,所以鎮里表示,我們明年要增加一百畝的山地。最好就是修梯田。”
老村長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公布出來:“還有,我們挖的魚塘,恐怕也得填回去。”
此話一出,村民們頓時不干了。
這叫什么事?好不容易挖出來的,而且成效斐然,他們還準備收了小麥之后,繼續挖呢!
居然叫填回去?
連楊晨都受不了這種事,開口道:“那不行,等我們小麥收成的時候,請鎮長他們過來,得好好談一談。”
其實,鎮里要的不是什么農田、耕地增加多少,而是糧食。
楊晨有信心說服鎮長,將他們村的任務給撤了。
“恐怕不好說話,所有村都有任務,而且還是縣政府下達的。”
“先問清楚吧!那個湖對我們村很重要,而且那么辛苦挖出來。大不了,我們把那一百多畝的糧食上交。”楊晨說道。
其他村民一聽楊晨這話,瞬間不敢附和。
他們挖的那個湖,湖面的面積有一百多畝,原本就是凹下去的一塊洼地,經常泡著水,他們之前無非就是挖深一點而已。
否則,一個月的時間,又沒有挖掘機,怎么搞出那么大的一個湖?
而要補上這一百多畝的糧食,得上交多少呀?會不會把大家剩余的那些糧食都倒貼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