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燁心里長舒一口氣,看向手里拿刀的老人:“您是……”
“不認識啦?這位是你何爺爺,知道我要不行了,特意回來看我。他是和我以前一個部隊的老戰友,小時候你回鄉下,咱們兩家老房子住的近,他還給你剃過頭呢。”
爺爺臉上滿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的快樂神情。
聽他這么一說,靈燁對突然出現的老人有了些印象。剃刀刮過腦殼將自己剃成光頭的涼颼感瞬間竄了出來,那時候自己看了電影《少林寺》,恨不得自己也出家當和尚,來家里拜訪爺爺的何老爹是個剃頭匠,拗不過自己的懇求就同意了。
之所以叫他何老爹是因為他的妻子去世的早,沒給他留下一兒半女。何老爹也是個癡情種,一生沒再娶,于是就把朋友和鄰居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褲兜里總是揣著水果糖,看見小朋友就發一顆。村子里工作忙碌沒空照顧孩子的父母們常把寶寶托給何老爹照顧,他也就成了全村孩子記憶里的老爹。
記憶里何老爹后來愛上了旅游,一個人無牽無掛地想去哪就去哪,經常就拎著他吃飯的家伙——理發箱,一路給人理發賺錢一路往遠方去,很多年都杳無音訊。
今天能看見他,倒是一個驚喜。
“”何老爹!”
靈燁半是愧疚(差點拿門砸死人家)半是欣喜(好久不見)地走過去給老人一個擁抱,何老爹回過神來,手足無措地放下剃刀,這才用手拍了拍靈燁的肩膀。
“葉子(靈燁小名)長這么高了……”
※※※
用熱毛巾敷完臉,爺爺舒舒服服的享受著何老爹精湛的刮胡手藝。
何老爹是傳統的剃匠,用了多年老式推剪和剃刀一直沒換,他一直對新式美發頗為不屑,和老友嘮嗑中也不忘吐槽。
“云龍,你說現在的后生仔到底是人剃頭呢,還是電剃頭呢?只曉得操一把電剪,一個吹筒,兩個月就出了師,就開得店,那也算剃頭?老話講男不摸頭,女不摸腰,人的腦袋金貴著呢,怎么能隨便交給功夫沒到家的人打理呢?”
靈燁給兩位老人削蘋果,他理解老一代人對傳統手藝的堅持,于是委婉地說現在都是電推剪,老式剃刀學起來上手慢,還有刮破皮的風險,被淘汰也是沒法的事。
何老爹有些悶悶不樂:“剃匠關鍵就在于剃,是一把刀,和關二爺一樣,工夫全在一把刀上,過五關斬六將,殺顏良誅文丑……荊襄九郡遭淪陷~~寧可玉碎不瓦全~~“
說到后面,何老爹干脆用高撥子散板唱腔唱起京劇《走麥城》的尾段。手上的功夫也沒停,刀尖在老友耳朵窩子里細剔,似有似無,若即若離。
正是何老爹的剃頭刀法中的絕學之一“哪吒探海”:不僅凈毛除垢,而且讓人癢中透爽,整個耳朵頓時清新和開闊,整個面部和身體為之牽動,招來嗖嗖嗖八面來風。氣脈貫通和精血涌躍之際,待他從容收刀,受用者一個噴嚏天昏地暗,盡吐五腑六臟之濁氣。
果然,爺爺一個噴嚏打出,整個人都精神了不少。何老爹的唱段也讓他感懷不已,兩個頭發花白的老人從戲曲聊到詩詞,從秦腔黃梅樣板戲聊到李白蘇軾毛教員。
靈燁挺高興爺爺這么精神的模樣,他也插不上話,又削上一個蘋果自己啃了起來。瞄見陽臺上一盆已經有些凋謝跡象的百合花,隨口問了一句是不是何老爹買的。
“早放那兒了,是我養的,你小子早上心思全在我身上,所以沒發現。”
PS:還在上學的是不是很熟悉,沒錯,何老爹的靈感來源和人物原形是語文閱讀理解《青龍偃月刀》。
做了那么多年閱讀題,總要發揮點作用,這便是學以致用(*ˊ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