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更為強大的敵人就要來了。
5月中旬。
第十個螺旋電磁加速裝置建設完成。
6月中旬。
第一個空天載機平臺正式組合完成。
這是一個由全球十個螺旋電磁加速裝置連續發射了幾百個組件后,組合完成的第一個空天載機平臺。
這其實也是嚴格意義上的人類第一艘航天母艦。
這是一艘可以進行星際航行的航天母艦。
采用的推進器有兩種,一種是核子脈沖。
利用核聚變產生的巨大能量不斷的推動航天母艦飛行。
這一種推進方式,適合短距離高速度運行。
另外一種則是曜日帆。
利用曜日風暴和曜日能量,來推動航天母艦的星際飛行。
這一種推進方式提升速度慢,無須消耗本身質量來推動。
適合長距離星際航行。
下一步,人類將發射太空戰機和無人戰機。
這些戰機將以航天母艦為基地,遇到任務的時候,從航天母艦出發,執行具體的任務。
太空軍指揮部已經做好了預算,需要十艘航天母艦和數百架太空戰機組成天空艦隊,前去迎戰外星文明的艦隊。
而且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造更多的航天母艦和太空戰機。
母星人類對于外星文明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
所以,唯有不斷地強大自身的力量,才能保護家園。
……
人類聯盟總部。
蕭山走進了涂青教授的研究室。
生物小組已經撤掉了,但是涂青的生物研究并沒有停止。
研究透徹星空蠻獸的各種生物特性,依舊對人類有很大的意義。
而涂青教授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解析母蟲的接收器的原理,用于接收外星文明發出的信號。
從現有的科技來看,外星文明采用的通訊方式不在人類掌握的技術之內。
所以,破解外星文明的通訊方式,也是一種了解外星文明的一個途徑。
“蕭指揮,在莫振寧教授的幫助下,我們破解了外星文明的通訊方式。”涂青教授滿臉喜色的問道。
“哦,用的是什么方式?”蕭山好奇的問道。
“本來我們一直不能理解這到底是什么通訊方式,但是得到了莫振寧教授的提醒,我們開始從母蟲的生物構造上入手。結果,我們從母蟲的身體里接收到了外星文明的信息。”涂青教授說道,“我們猜測,這個母蟲應該是個克隆體。它和原來的母體之間有信息共振的現象。”
蕭山最近一直在跟莫振寧教授學習關于量子方面的知識,一聽就明白了:“也就是說,有兩個一模一樣的母蟲,外星人只需要對一個母蟲傳遞信息,這個母蟲就能傳遞給母星上的母蟲。”
涂青教授點點頭:“雖然我們還不是很懂具體的原理,但是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外星文明是通過生物本身來通信的。”
蕭山有些疑惑的問道:“要是是莫振寧教授說的量子糾纏的原因的話,這個母蟲隨便在哪里都能接收信息,也就沒必要游出冰架來接收信息了。”
根據涂青教授的推測,母蟲之所以能被純機械相機拍到畫面,應該是母蟲必須要定期來到海面上接收信息。
但是要是量子糾纏的話,母蟲就完全沒必要拋頭露面了。
涂青教授說道:“我們對蟲子的基因幾乎一無所知。我們甚至對我們自己的身體也知道的很少。兩個蟲子之間的通信,應該不是量子糾纏,而是其他的方式。所以必須要無障礙的接收。具體的原因,我們現在還不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