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包括李明初在內,所有人都眼神一亮。
這是他們沒有設想過的方向,但極為正確。
飛劍為什么真的要做成一把劍那么大呢?
只是靠穿透力傷人的話,理論上哪怕只是一支箭矢的大小,也能產生足夠的殺傷了啊!
李明初連忙看向發言的那人,記下了他的名字。
“你這個想法很好!可能會作為我們后續研發的重點方向,散會后去管事那里支十兩銀子,作為你提出這個方向的獎勵。”
賞格一出,眾人更加活躍起來。
“我覺得飛劍的飛行未必要使用飛行法陣,而是可以借助靈力激發,像箭矢一樣射出去,但問題是怎么收回來,這個我還沒有想好……”
“不如干脆就用繩索牽住?”
“那還是飛劍嗎?干脆做成一次性用品得了,還不如千機坊的連弩……”
眾人足足討論了兩個時辰,連過了晌午的飯點也毫不在意。
散會以后,李明初疲憊地坐在桌前,整理著這次討論的收獲。
其實他組織這次討論,本意并不是要得出什么真正有用的結果,純粹就是想磨練一下這些剛加入機造房的新兵,讓他們適應機造房的做事方式。
但不得不說,其中有幾個人確實頭腦機靈,短短三天內,就已經想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當然,在他看來,其實這些解決方案早就隱藏在江先生那本項目手冊里了。
從他看到手冊開始,就已經理解了江先生的良苦用心。
此前無論是高達機甲,還是靈力手雷項目,江先生都只是給出大概的設計圖紙,便讓機造房放手去做,何時設置過這么多的條條框框?
究其原因,還不是因為江先生對機造房原來那一批老工匠極為信任,相信他們的能力?
事實也證明了江先生是沒有錯的。
但這批新人不一樣,他們都是剛剛加入機造房,第一次按機造房的方式來開展項目,如果不給他們劃好限制,很可能這些人從頭到尾都找不到方向。
與其說飛劍項目是一個研發項目,不如說這是一個練兵項目。
所以李明初才會在項目一開始,就拋棄了傳統的垂直領導的方式,而是任由下面的人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充分運用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自己來判斷出方向。
甚至還不惜為每一個有可能實現的方向設置了賞格。
李明初整理完剛剛討論出來的信息,發現這一場討論,光是賞銀就已經花出去了一百多兩,但他絲毫沒有心疼。
跟著江先生做事,大部分事情都需要自己動手自己思考,但有一件事情是絕對不用自己操心的,那就是資源。
他仍然記得當時陳信簽下兩千五百枚晶玉的領取憑證時,馬千囑驚愕的眼神。
但僅僅兩個月之后,從新蔡城洞天中,他們就獲取到了百倍于此的回報。
什么叫做魄力?
這就是!
他把桌面上的紙張整理好,身子向后靠去,閉上眼睛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