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這件事情對他們有什么好處?僅僅是為了搏一個好名聲?
還是說鬼魈門中有什么特殊寶藏,被絕圣門惦記上了?
如果真的如此的話,那便不得不慎重對待了。
正教、新教兩教之爭,雖然在民間波瀾不驚,但在朝廷的桌案上,其實一直被當做一件大事運籌,一旦出現了影響兩教平衡的事項,上面都會有命令從那間書房中傳出來,交給下面去實施。
而他作為府尹,尤其是與暮仙州相鄰的府尹,其實也擔負著監視絕圣門的責任。
思索了片刻,他開始起草信件,而這封信件先是經過暮仙州州府何羅城,傳遞到何羅府尹書房之后,又飛出書房,向中元州京城飛去......
御書房內,一干重臣正圍繞著上首的一張雕花木椅議事,坐在椅子上那人面目俊朗,身姿挺拔,但發髻已經有了些許斑白。
“......洛驪國春牧之事便如此定下了,仍是以朔山為界,不慎過境的牲畜一律不予歸還,若確有重要珍奇異獸走失,便從老風嶺持牒入關,方可進入大夏境內尋找。王楚,你領搬山令,聯系朔方州大小宗門,安排好巡查事宜,此次若是再有人推諉懈怠,便遣九州牧上門問罪,不許再寬容放任了。”
說話的正是當朝大夏國君,王舒。
“是,臣遵旨。”
王楚起身行了一禮,接過王舒手中的搬山令。
所謂搬山令,其實是朝廷調動天下修行宗門的憑證,若是遇到需要大量修士協助的事項,便會由朝廷中專門吸納高境界修士的組織九州牧發下搬山令,見令如見天子,天下宗門莫敢不從。
所謂春牧,說的是每年春季洛驪國驅趕大量牲畜、異獸南下放牧之事,因為大夏國地理上更靠近南方,牧草生發得早,每年春季,都會有不少洛驪國人誤入大夏國境,被駐守官軍發現后,免不了發生不必要的沖突。
如此幾次,兩國也深感煩擾,最終在兩國使臣的推動之下,定下了春牧之約。
三月以后,準許洛驪國人以朔山為界進入大夏國境內放牧,但同時,洛驪國每年向大夏國進貢牲畜、異獸作為補償。
近幾年來,大夏國八成以上的駁獸、駿馬都是洛驪國進貢的,所以雖然春牧之事管控起來頗為繁瑣,但朝廷仍然樂見其成。
說完了春牧,王舒拿起兩本新的折子擺到身前的桌案上。
“這兩本折子是關于暮仙州絕圣門的,你們都已經看過了?”
“是,看過了。”
“臣也看過了。”
“臣已經派人到永寧州查探,明日便有回報了。”
王舒點點頭,繼續說道:
“數十年荼毒永寧州的鬼魈門,一夕之間灰飛煙滅,此事一出,恐怕天下都要為之震動。諸位,我這里有兩份折子,一份是宋哲那頭送來的,一份是永寧州府送來的,對此事的描述不盡相同,現在情報未明,以你們的看法,誰更可信?”
見幾人沒有回答,王舒皺起了眉頭。
“王鈞,你執掌水調司,對天下情報都心中有數,你先說吧。”
所謂水調司,明面上是掌管天下水利之事,實際上耳目遍布天下,取的是“調查載舟之水”的意思。
王鈞將手邊的茶杯推開,正襟危坐道:
“我先說說兩份情報的異同吧。這兩份折子對于絕圣門所用謀略之事表述得都大同小異,先以傳送門營救俘虜,然后便是所謂溫壓導彈轟炸,再之后由絕圣門高人收尾,但在細節和損失之處,描述得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