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對自己沒見過或者得不到的事物加以幻想,賦予它最美好的希冀。人間的凡人們就是如此。他們不知道天界如何樣子,便幻想出一副美麗的畫卷:處處云煙繚繞;遍地繁花似錦;沒有風沙,沒有雨雪,沒有雷鳴,沒有殺伐;人人法力高強呼風喚雨;人人和藹可親路不拾遺……這就是最普通的人對天上仙界最樸實無華的幻想,這也是基層人民最渴望過上的日子。
當然,這些近存在于凡人的憧憬中。其實,天界和人間也就是只隔了幾重天而已,人間的四季百態,天上也有;人間的山川河流,天上也有;人間的王朝更迭,金戈鐵馬,天上也有,甚至更加殘酷……
人間的凡人渴望天上,幻想著天上的世界,天上的神仙有時反而羨慕人間。比如冥皇莫然,這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在人間感受俗世的煙火氣,漠北的風沙,江南的流水,都有他留下的足跡。二者各有千秋,天界高高在上自是可以舉手摘星與月齊肩,人間在地上亦有鬼斧神工的瑰麗奇景,如果非要比出個優劣,那就是仁者見仁了。
天上五界中,仙界所屬疆域最大,覆蓋了整個天界的三分之一,仙界又分為三境,東部的蓬萊境、西北部的羲和境、南部的槐江境。天宮則是仙界的治所,也是在整個仙界最中心的地方,不管是繁華程度,人口都是天界之最。仙界的管理制度和人間也大同小異,都是中央集權,只是人間大大小小的州郡縣人口眾多,管理冗煩,仙界只需三境每境安排官吏幾人便可,因為天上仙人本就習慣了瀟灑自在,也不需要特別管理。
雖然仙界是名義上的天下之主,要兼管六界。但是其實也不需要仙界多插手。人界是自古以來都有規定,天上諸神不可參與人間爭斗,不能打破人間正常氣數。只是偶爾遇到大災大荒之年,天帝會下旨降雨調節氣候之類的幫助。這也是人間一直崇尚仙人的原因。而冥界、妖界、佛界都有一套自己成熟的體系,也不需要仙界干涉。而魔界一直都是仙界對立面,整天都在想著如何報仇,收復失地,更不會聽命與仙界。
這是自打上古時期傳下來的不成文的規矩,所以仙界也不管那么多,不干涉其他界的內政。但是無法不立,所以上古年間,天帝制定了天條,才有了天條來規范天下眾生,違反天條者,各界不得包庇,違者要遭受天罰!不過自有了天條以后,倒是越來越多人入魔了……
冥界在仙界的南部偏西,冥界司掌天下所有蒼生的輪回。每當有人死去,便會有冥差帶其靈魂返回冥界,走上一遍,才能輪換轉世。冥界上下冥差數以萬計,但是絕大多數的冥差都只能默默執行著自己的使命。這些冥差無形無影,只有一縷魂魄在世間各處游蕩,要想著最后一縷魂魄不滅,只能夜以繼日游蕩在世間各地,將剛逝世的靈魂帶回冥界,送以輪回。
便經常有些冥差早早守在即將死去的人身前,只為能第一時間帶走魂魄。人間有些孩子在看望陽壽無多之人時,往往會大哭說看見鬼了,并不是空穴來風,就是如此原因,孩童年幼,輪回中之事還未完全洗滌干凈,便容易看見魂魄。所以人間也把冥差叫做鬼差。至于冥差來自哪里?當然是死后不想轉世,也不想入忘川,便甘愿永遠做一縷魂魄。冥界孟婆曾說過,冥界都是可憐的人,每一個都有一段故事……
邙山準確來說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條綿延幾千里的山脈。在仙界北邊偏西,這里人煙罕至,終年大雪,環境惡劣,也只有妖族可以經受得住這樣的環境。世間的花草鳥獸只要得道來到天界,便會很自覺的前往邙山,去尋找妖族的同伴,妖族生來就有一種很強的認同感。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妖都在邙山。
不過妖界眾妖本原各種各樣,自是性格各異,各有各的想法,再加上妖尊之位能者居之,自然會有一些心術不正的妖或是爭位失敗憤憤不平尋機報復,或是陰險狡詐使用各種陰謀詭計針對同族等等。這些在妖界被發現都是會直接逐出妖界,情節嚴重會直接殺掉。所以妖界逃亡魔界的也不在少數。
佛界靈山在仙界的最西方,距離天界中心路途遙遠,所以也被戲稱為偏僻之地。佛是六界中最為稀少的,一是成佛條件過于苛刻,如果說蕓蕓眾生修仙得道者如鳳毛麟角,那能成佛者更是滄海一粟。也正是因為極其稀少的原因,才導致可以成佛的都是心境極佳之人。成佛以后,需要日復一日誦讀佛經,修行參禪。與此同時,修為也會不斷提高,與日俱增。佛界的金剛羅漢各個如此,修為高深莫測。而且佛界眾金剛羅漢還都有自己專修領域。如果《天下事》中的修為榜排名帶上佛界的話,恐怕榜單將會巨變。
魔界就在仙界東北部,本來魔界的地界要比現在大的多,只是在數萬年的發展中,不斷被仙界打著“為民除害”的大義旗號被一點點趕到了蠻荒地帶。不是說魔界不堪一擊,只是各個洞府魔王各自為政,互相提防,仙界不打到我這里我就作壁上觀,你要是被滅了,麾下的人馬都可能是我的了。
直到東方毅的出現,在左靈公的輔佐下,徹底統一了魔界。而東方毅在封魔谷之戰前一直是勝多輸少的戰績,帶著魔界一步步向外擴張,從蠻荒之地慢慢向中心地界轉移。雖然封魔谷之戰敗了,但是魔界沒有人敢否認東方毅的貢獻,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魔界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