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晨側身看著彼岸星的星空,然后喃喃的問天書道。
“先生,我無法計算一號主系統的行為,因為她是我們所有分系統的……主系統。”
得!
回答自己問題的時候都沒有磕絆,只是計算了一下一號的行為,竟然就有了計算延遲,看來一號對于人工智能的掌控能力真不是蓋的。
董晨想,如果這個“天書”系統要是有了自我意識的話,估計就要大喊“女王萬歲”了。
搞不懂這人工智能間的邏輯關系,董晨也就不發動自己目前還缺根弦的腦袋思考了,翻了一個身就睡覺了。
一夜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早上照樣露水洗臉,然后去看了看收集的淡水。
昨晚用一些大蕉葉做成的露水收集斜面竟然把那個瓶子裝了四分之一,然后還有周圍擺的一些蕉葉,把上邊的露水也一塊收集進去之后,足足裝了半瓶多,也算是足夠半天潤口用的了。
看效率還行,董晨就擰上蓋子去捕魚了。
三根能量棒留著應急用,加上驗證了這里的海鮮和地球一樣能吃,并且還更加的美味,所以誰還要吃這些應急食品。
如法炮制的弄了一條魚,董晨再次吃上了這異世界的海鮮,吃之前看著那魚帶著木質魚叉亂跳的樣子,董晨覺得還是叫它“堅強魚”算了。
吃了一條魚,然后在小樹林里又解決了一下個人的能量循環問題,他就開始了他的“造艦計劃”,不過和在太陽系的小行星帶制造星際戰艦不一樣,這次是制造小木筏,還是特別簡陋的那種。
從海水里拿出他昨天泡的球蕉樹干,然后輕輕一撕就撕下來了一條長長的纖維。
拿到眼前看看,拽下來的這條纖維帶由很多又長又細的纖維組成,兩手拽了拽,感覺韌性十足,很結實。
然后就開始一條一條撕,撕完之后拿起一條就是一頓猛搓,直到把它從條狀搓成繩狀,一條簡單的麻繩就完成了。
由于撕下來的纖維帶有寬有窄,所以搓出來了繩子也是有粗有細,都不一樣。
董晨也不需要多粗的繩子,只要夠結實,能捆住木棍就行了,這樣近兩米長的纖維帶,搓出來一米多長的繩子也就夠用了。
而木筏的話,董晨打算做一個三體船。
當然,不是那個科幻小說中外星文明的星艦,而是一個主要的大船身,再用木棍在兩邊連接兩個小船身的船。
這種船多了兩個小船身,就像自行車多了兩個輔助輪一樣,是初學者的福音,可以讓船在海上穩定很多,哪怕是遇到波浪,穩定性也比那種單體船好。
董晨先在沙灘上鋪了幾根木棍,然后才在上邊開始造船。
用幾根短一些的木棍和麻繩,把作為主體船身的樹干捆好,然后再把兩個輔助小船體各用幾根樹干綁好,這樣三個船身就完成了。
然后董晨用兩根彎曲的樹干把一個小船體固定在主船身一邊,彎曲的樹干向下擺放,這樣小船體的底部就和大船體平齊了,然后另一邊也是一樣的操作。
主體船身的中間兩根樹干是特制的,它們的相同位置都被董晨挖了一塊,兩根樹干靠在一起的時候,它們中間就會出現一個圓洞,正好把船帆的桅桿插進去。
這樣一來,董晨用來渡海的船就做好了,雖然看起來有些簡陋,但是保證結實,絕對不會在半路上沉沒的。
不過為了預防防萬一,董晨又做了一柄船槳。
直接把一根木棍的前邊劈開,然后把那塊找到的木板碎片塞了進去,最后用麻繩捆好就是一個完美的船槳。
也算是廢物利用,順便帶這塊碎片回它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