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擴大活動范圍是人類的夙愿。
在采集食物為生的時候,擴大活動范圍就意味著更多的食物來源,有更多的食物就能發展自己的族群,增加自己的族群繁衍下去的機會。
所以為了這個目的,人類為了跑的更快、走的更快,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行進最遠的距離,一直在不斷的研究。
由于人類種族自身的限制性,他們打上了動物的注意,于是就有了坐騎和獸車,各種溫順的兩足或四足恐龍、四足動物、陸地鳥類等等,都被馴服。
河流和海洋上,人們也不再游泳橫渡了,發明了槳船、帆船等等,一樣可以走很遠。
甚至是隨著人類的“武力值”越來越高,還有高空逃生設備的發明,都開始把目標轉向大型飛行生物的身上了。
但是鳥類由于特殊性,并不是那么好馴服的。
不過不管怎么樣,活動范圍是越來越大了。
兩千年的時間,船只是很方便,但是只能在海上沿著海岸前進,所以在人類的主要活動范圍內,陸地上的獸車絕對是占據了統治地位的。
只是獸類其實和人類一樣,都是生物體,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進食需求、體力限制、生病死亡、易受驚嚇等等,所以它的使用成本相當的高,普通的平民可用不起,并且也不是特別的方便。
就是現在在城中見到的那些獸車,基本上沒有平民的,不是大戶人家的私車,就是各個商會擁有的,那些駕車的人只不過是他們雇來干活的罷了。
直到蒸汽機的發明,緊接著蒸汽火車的出現,鐵路沿線的城鎮之間來往才便利了很多。
就是火車才剛出現不久,基礎建設的消耗也有些大,導致火車的使用成本也不是很低,但是隨著技術的升級,很快就能接近平民的承受范圍了。
只不過火車也有毛病,它的活動要受到鐵軌的影響,只能是在鋪設了鐵軌的城市與城市之間進行長距離的來往,城市內還是不能用,遠離鐵路的地方也感受不到多少便利。
而且火車也不是個人工具,鐵路總共就那么幾條,并不能由著自己的意愿隨時隨地的使用,想往哪開就往哪開。
正因為參與會議的這些人都知道這些原因,所在分部長把自行車的技術進行了解釋之后,他們馬上就明白這種車的好處。
“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學,如果好學的話,那這種車簡直就是為城市內便利個人交通而生的。”
“這倒是沒錯,現在大多數人的出行還在靠步行,這非常影響效率,如果有了自行車的話,那就大不一樣了。”
“這個自行車好啊,不僅城市里能用,城鎮和村落之間也能用,只要離的不是太遠的村落,基本上都能做到幾個小時的往返,這會大大加速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文明的發展可是和人與人的溝通離不開的。”
“沒錯,以前走路能去的地方,只要花費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時間就可以了,甚至還能擴大以前的活動范圍,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有用的。”
“我覺得這個三輪車也不錯,能載貨、能拉人,很適合當一些平民賺錢養家的工具,很全能。”
“最主要的自由,只要不是太遠,想去哪就去哪。”
“很適合個人使用,這正好是我們現在的交通結構中缺少的重要一環,遠距離我們有火車、飛艇和船舶,甚至是獸車也行,但是近距離的話,還真沒有合適的,就是不知道貴不貴,平民能不能承受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