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與謀。”
“屈子說過:路漫漫兮吾將上下求索,兄長只把他當做小弟的一個求索,如何?老子也說過: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小弟認為應該再加一句:大權分置或大權化無。”聽到劉暢的一番解釋,心里的怒火也壓制了一些。
形勢比人強,邴吉也無可奈何。
“權力分散,政出多門,各自為政,會讓所有人無所適從,會造成混亂。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
“誰說權力分散,就一定會政出多門,各自為政?你看這一項”劉暢拿出一卷竹簡,遞給邴吉。這是一項要求驅逐外地商賈的提議疏。
“兄長認為如何處理比較恰當?”
“當然不可,如果各個地方都只有自己的本地人行商做賈,貨物如何能夠交易?”
“兄長再看看議程和結果”邴吉把竹簡徹底打開,看到的是:同意:十六人,反對:九十八人。“這項建議被否決了?”
“是的,而且這項議案的支持者也必須和議案保持一致,除非他能推翻這項決議,否則,必須服從。不然,他將面臨彈劾和處罰、制裁。”
“如果決議是錯誤的,又被通過了呢?”
“那這個決議就不再是錯誤的。再說,本人畢竟是幫主,我有一票否決權。我駁回后,再想通過,就必須全員通過才能生效,當然我駁回,也必須把原因說明。把所有的條件都擺在陽光下,可以最大地防范錯誤和陰暗的東西。至于兄長剛才說的,集中力量能辦大事,兄長是否想過,這個大事可能是大好事,也可能是大壞事?我的家就是被集中力量辦掉的,到現在都不能申述。
我的父親如果當時有申辯的渠道,我想也不會出現現在的局面。也不會造成數萬人的死亡。”
劉暢冷冷地說,背著小手,靜靜的看著太陽下山的余暉。
“我在想,如何才能防止類似的情況出現,那就是給他們說話、申辯的權力和機會。”余暉中,那個小小人兒的影子拉得很長,在邴吉的眼中變得高大起來。
不管這件事的本身是對是錯,這個想法無疑是正確的,沒有背離大道,孟子說,民為重,君為輕,社稷次之,也是這個道理,董仲舒不遺余力的維護帝王的權威,到底是不是偏離了孔孟之道?邴吉終于在心里感到了疑惑。
太陽落山了,空地上點起十余篝火,篝火上烤著的有雞、有豬、有羊,當然也有酒。一群烏合之眾圍著篝火又唱又跳,一個個戴著面具的臉,在篝火的映照下,顯得十分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