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身體健壯,發育正常,沒有先天缺陷,歲數五到十五歲之間就行。”
“就這些?”邴吉有點不可置信,這樣的高檔門派招徒弟,最少也得有什么,天生聰慧,骨骼清奇、百里唯一等等一大堆的苛刻條件才對。
按這個條件,自己的子孫個個都符合,不會這個死光頭耍我吧?
“你以為呢?我也要找頭上冒光的?我又不是望氣的神棍。”劉暢鄙視了老家伙一眼。
“孔子門徒三千,達者才七十二,百人中不到三人。不足半成。而且那三千人孔夫子也不會是隨便收,也是一些出類拔萃人物。所要求的標準可能都比你們現在高,最少是識字,家庭富裕者。你們只招收百人,招收的限制如此之低,能學成者我看比半成還要低。何不認真找倆人,全力栽培?
鬼谷門在育人子弟一途,難道真有高明之處?”
“孔子創立儒家學說,少卿可知何為儒?”
“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有需要,從之;無需求,去之。始皇帝不需要,則焚書坑儒,孝武帝需要,則獨尊儒家。都是天下之主的皇帝,為什么對儒的態度截然不同?始皇帝,以法去儒;孝武帝,以儒遮法。
不管形勢如何,儒都是法的附屬品,為何出現這種尷尬的局面,儒無靈魂也。
儒,柔也。孔子三千弟子中,能有七十多人流傳下來,很難得了。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這是道德,是高尚的目標,他約束的是道德高尚的人,道德高尚的人何必去約束;
窮**計,富長良心。顏回,就是例證。孔子的最好學生,也是一個有崇高品德的人,卻貧困潦倒,他連自己都喂不飽,如何喂飽天下之人。
渴不飲盜泉水,是那些不渴的人說的;饑不食嗟來之食,是那些不餓的人說的。
教人向善,先讓他吃飽飯。所以,孔子之學,最大的特點,就是空!,孔子周游列國,卻無人賞識,為何?因為他既不能富民,也不能強國。
他只是錦上添的那個花,而不是雪里送的那個炭。
上好儒,則儒之;上不好儒,則坑之。
呵呵。所以啊,孔子的三千弟子不是只有七十二人學成,而是更多的人,學而無用。
倉廩實,知禮儀。
鬼谷門的學問,除了道德的培養,更注重生存技能。王道為體,霸道為用,不但要求自己能生存,還要能帶領其他人一起生存。
如果顏回是我門弟子,早打斷腿丟出去。我們的信條是:上好儒,我儒之;上不好儒,我坑之。可能有餓死的皇帝,絕不會有餓死的鬼谷弟子。”一番洋洋灑灑之后,劉暢戲謔的看著又目瞪口呆的邴吉:
“嚇到沒?!沒有雖千萬里,我獨往矣的豪邁氣概,不配做我鬼谷弟子!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