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子暗挑大拇指:還是有文化的人想得寬,出的主意就是高!
張健望望窗外,見天色已晚。“今天,多謝蘇先生指教,時間不早了,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辦,就不再打擾了。”張健準備告辭,“我們此次前來,沒有拿什么好的禮物孝敬先生,只拿來一袋糧食,還有二十塊大洋,留給先生買些藥品治病。”說著,從兜里掏出錢袋放到枕邊。
“使不得,使不得,當今國難當頭,抗戰急需糧食資金,老朽不能收下,還是帶回吧。”蘇道文連連推卻。
“抗日還能缺這么點兒糧食,先生收下唄。”說著話,小五子將糧袋背進屋里,不由分說,嘩啦一聲,將一袋玉米倒在炕上,“袋子我們得帶回,還有用呢。”心說俺給你倒在炕上,讓你來不及收拾,這糧食你不收也得收下。
師娘和姑娘都忍不住笑了,師娘道:“看你這衛兵,哎呀!好,俺們收下。”
蘇道文也笑了,“糧食我們收下,這錢你們無論如何帶回,我是萬萬不能收下。”遂將錢袋推給張健。
“哎呀,恩師,你出此良策,價值千金,這小小的二十塊錢就收下吧。”甄玉衡勸道。
“難道我為你們出謀劃策是為了錢?”蘇道文反問道。
甄玉衡覺出自己的話不應該這么說,忙改口,“我,我不是那意思。”
“不!堅決不收。”蘇道文臉色一沉。
“好,既然先生說什么不收,我張健只好遵命帶回。”
“恩師,我們告辭了,待有空兒再來看望。”甄玉衡抱拳行禮。
“且慢,玉衡,我年過古稀,恐難見倭寇被逐,抗戰勝利一日。哦,你還記得陸游寫得《示兒》一詩嗎?”蘇道文問道。
“記得,恩師所教,學生終身不忘。”
“背來我聽。”
甄玉衡精神一振,清了一下嗓音,背誦道: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甄玉衡恭敬地背誦給老師聽,就好像回到了當年的私塾堂。
蘇道文不住地點頭,待甄玉衡背誦完,他長長地嘆口氣,叮囑道:“唉……玉衡,待到北定中原,抗戰勝利之時,你莫要忘記到我墳前告祭呀。”
甄玉衡鼻子一酸,眼淚奪眶而出,撲通跪地,“恩師,莫出此言,恩師定能活到日寇投降一日!”
甄玉衡背誦時,張健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將錢袋塞到炕席下。
告別了蘇道文,天色已黑,雪仍在下,三人策馬回行,張健顯得格外輕松,問小五子:“小五子,你覺得老先生的主意可行不?”
小五子手挑大拇指,“太可行了!老先生的主意就是高,俺算服了。”
張健道:“來時你還說一個教書先生能高到哪去,咋變口氣了?”
小五子心服口服,撓撓頭,“確實是高,這主意俺咋就沒想到呢?”
甄玉衡笑道:“你要是能想到啊,咱們就不跑這60多里地了。”
張健道:“燈不撥不亮,話不點不明,有些事看似困難,讓人家高人一點,心里就亮堂了,唉,人得學文化呀,有文化的人出的主意就是高,咱們回去,命令大家蓋教室,加緊學文化。”他停頓了一下,“哎,小五子,給你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