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里,馬瑩俠躲閃不及,頭部中彈,倒在了斷墻下!
“噠噠噠……”前后間隔不到半秒鐘,幾乎在同時,小五子的槍也響了,朝天椒和另外四名特務倒在了他的槍口下。
駐扎在村里的三大隊聽見了槍聲,立刻從地道里沖出來集合,準備戰斗。
伏在村外的李見本聽見村里響起了槍聲,他知道任嘎古和朝天椒遇上了麻煩,指揮便衣隊,“弟兄們!快!沖進村里去接應。”
二百多名特務盲目地沖進村子,與三大隊在村口相遇,村口響起了密集的槍聲,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戰斗。
戰斗持續到天亮,參戰的游擊隊員越來越多,一大隊的部分戰士也參加了戰斗。李見本見形勢不妙,害怕遭到圍殲,丟下幾十具尸體,慌忙帶著隊伍向西逃竄。
敵人被擊退了,可高蓬村里并沒有平靜。馬瑩俠犧牲了!大家哭成一團,馬燕和馬增輝哭倒在馬瑩俠身旁,“俺的好姐姐呀!好姐姐呀!你……不該丟下俺們……就走啊!”翠玲跪倒在地,拍打著前胸,號啕大哭,“馬隊長啊!你是為了救俺死的呀!俺的好妹妹呀……啊呀……咦唏……你是替俺死的呀!啊呀……”小五子泣不成聲,“馬隊長啊!你不該走啊,恨……就恨俺開……槍晚了,咦……唏……”
此時,張健的心里最難過,他低著頭,和戰士們默默地站在烈士的身旁,他沒有放聲大哭,只是暗自流淚,淚如雨下,他不用手去擦,任憑淚水滴滴答答往下淌……
根據回教的風俗,高蓬支隊為馬瑩俠舉辦了隆重的葬禮。
葬禮上,郭自真悲痛地講:“我們中華民族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今天的抗日烽火中,各民族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共同對敵。……在這場反***的戰斗中,我們不知有多少英雄兒女為國捐軀,有多少少數民族戰士流血犧牲,他們的名字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他們的英雄事跡將世世代代傳誦;他們的英名將萬古流芳!永垂不朽!”
馬瑩俠的遺體暫時埋在村外不遠的地方,馬增輝和馬燕等祭奠完后,撒淚與張健告別,帶著隊伍返回了冀州。
張健守在馬瑩俠的墳前,久久不愿離去,小五子和幾名警衛戰士守在遠處站崗。他就地盤膝而坐,手撫摸著墓碑,用呆滯的目光看著墓碑上的隸書大字:“抗日英雄馬瑩俠烈士之墓。”一陣秋風掠過,吹掉他眼含的熱淚,他強忍著悲痛,擦干眼淚,眼前模糊了,眼淚情不自禁又落下來。他痛苦地閉上淚眼,心里想起了和馬瑩俠第一次見面的情景:“遠處塵土飛揚,隱約中看見一匹快馬向沙河馳來,后面幾輛鬼子的摩托車緊追不舍,馬越跑越近,騎馬人是一名女子,穿著緊身的紅裝,腰扎武裝帶,足蹬馬靴,身披紅斗篷,紅斗篷迎風揚起,飄過頭頂。”那紅斗篷好像從他面前飄過。
他又想起了馬瑩俠二郎廟幫他解圍的情景:“遠處塵土飛揚,殺聲震耳。一隊騎兵沖向了敵陣,領頭一人,紅裝緊束,身披紅斗篷,足蹬馬靴,手使雙槍,身背寶劍,……”那紅斗篷好像又一次從他面前飄過。
他又想起了馬瑩俠在上次沙河戰斗中參戰的情景:“忽聽遠處的河灘上,轟得一聲土炮響,接著人喊馬嘶,塵土飛揚,殺聲震天,如同山崩地裂一般,沖殺過來一隊騎兵,騎兵隊伍上飄揚著一面綠色戰旗,旗上角繡著個白色月牙,中繡白邊藍字:‘回民抗日先鋒軍’,騎兵像一陣疾風撲向敵陣,為首一人,紅裝緊扎,身披紅斗篷,足蹬馬靴,身背寶劍,手使雙槍,……”那紅斗篷好像再一次從他面前飄過。
他長嘆一聲,忽地又想起在北平街頭與馬瑩俠相遇的情景:“路過牛街時,見有三名年輕女子走在前面,脖子上都系著阿拉伯樣式的花頭巾,看背影挺熟悉……”
忽地,中間那位回眸一笑,啊!這不是馬瑩俠么?
“哎!瑩俠慢走,等等我!”張健大聲地呼喊。
“張隊長,張隊長,你咋了?”
張健轟然醒來,原來剛才進入了夢中,他睜開眼、抬起頭,見小五子站在眼前,是小五子走過來呼喚他。小五子勸道:“唉!人死不能再活,張隊長要保重身體呀!咱們回位村吧,時間不早了。”
張健擦擦淚眼,他憔悴的臉上布滿了淚痕,“你們先回去吧,我有些累,再在這兒歇會兒。”
小五子召喚遠處的警衛,“哎!把馬牽過來,張隊長有些累,扶他上馬回去。”
大家連攙帶扶,硬將張健扶上了馬背。張健認出這匹馬是當年馬瑩俠送給他的。忍不住心里又一陣難過,他回首望望墓碑,眼淚禁不住又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