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核桃樹下,一個灰衣中年僧人盤腿而坐,左手持佛珠慢慢轉動,右手輕輕敲擊身前的木魚,木魚邊上放著一本經書,他眼睛似閉非閉,嘴里念念有詞誦讀經文。
他誦經的聲音不大,讓人聽不真切,但配合木魚的聲音,給人一種安寧祥和之感。
看到那個和尚,劉秀嚴重懷疑,這黑燈瞎火的他能不能看得清書上的經文都是回事兒,搞不好是在瞎念,畢竟沒人聽得清他念的是什么。
在那和尚周圍,至少圍著上千難民,劉秀身邊老人的家人就在其中,處于相對邊緣位置。
上千難民,或是席地而坐,或是沖著和尚跪在地上,靜靜的聆聽他的誦經之聲。
明明周圍難民如潮,吵吵嚷嚷讓人心煩意亂,可偏偏和尚所處之地無比安靜,鬧中取靜,尤其是加上周圍上千似乎無比虔誠的難民,如此承托下,那和尚似乎顯得無比神秘超然,像是得道高僧一般,讓人下意識的去相信他,去靠近他。
在劉秀的感官中那和尚也就是個普通人,別說和避空寺的和尚比,就是和白云寺的一般和尚都沒法比,只是氣氛承托到那里去了而已。
說內心話,劉秀對于和尚這種職業是沒有任何偏見的,畢竟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在經歷了避空寺的和尚之后,劉秀雖然不會無端端遷怒他人去敵視所有和尚,但卻不會有任何好感。
“這里怎么會出現一個和尚?”
走過去的時候劉秀心頭有些納悶,倒不是說有和尚出現就很奇怪,主要是劉秀內心有一種莫名的感覺,似乎那和尚的出現別有目的。
這只是劉秀潛意識的感覺,沒有任何依據可言。
難民,五毒教,山賊,和尚,避空寺,羽族遺跡……
各種念頭在腦海閃過,劉秀似乎抓住了一絲若有似無的脈絡,可卻說不清道不明,好似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在推動著什么。
實在是想不明白,劉秀也就不去想那么多了,何必自尋煩惱?
那邊的和尚誦經之聲緩緩停下,似乎暫時告一段落了。
他睜開眼睛,一臉慈悲的看著周圍的難民嘆息道:“諸位居士,今日你們受的苦難,都是你們在為將來積福報,不必悲傷,平常心面對,不必難過,未來的日子會好起來的,我佛慈悲,見不得世人受苦,貧僧修為有限,無法拯救諸位居士脫離苦海,只能為你們誦經祈福消災解難,都散了吧,貧僧能做的只有這么多了”
話音落下,和尚閉上了眼睛不再言語,那種出家人的淡泊寧靜倒是表現得不錯。
“大師,你再為我們誦經一段吧”
“是啊大師,再幫幫我們誦經消災吧,來到這里,我們都是受苦受難的災民,希望大師能為我們誦經洗去一身罪孽,以后再不用受這樣的苦了”
“求你了大師,我們再也經不起這樣的苦難了”
“大師,我逃得匆忙,身上沒帶什么東西,這里還有一些銅板,我愿捐獻給大師,只求你再誦經一段為我們消災祈福……”
和尚不再誦經了,周圍的人紛紛開始祈求,甚至有人明明都快活不下去了,卻咬牙將身上所剩不多的錢幣掏出放在了和尚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