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是這樣的話,這個城池也不會以她們的名字命名,主要是因為她們后來的所作所為。
三姐妹畢竟出名了嘛,加上長得漂亮,分別嫁了一個好人家,因為她們本身出生很普通的緣故,嫁人后因為夫家家室好,她們都盡量的幫助窮人,一輩子做善事行善舉,幾十年下來得到她們幫助的人數不勝數,在她們壽終正寢后,后人感念,這才將城池的名字改為了三花城,就是為了紀念那三姐妹。
話說如今這座城內還有一個三花廟呢,經常有人去祭拜祈福。
劉秀也沒去計較這個故事真不真,更是沒有去糾結那三姐妹一介普通女子是如何去往劍南道的,只是將其當做一個故事聽了。
此時飯館門口傳來了一陣喧鬧,劉秀下意識看了過去。
原來是一個老伯夜晚了還在賣一種叫‘白條’的蔬菜,數量不少,想借飯館門口光亮處擺攤,這引來了小二的驅逐,畢竟飯館也是要做生意的,哪兒能讓他占地方不是。
老伯也知道在人家門口擺攤不好,苦苦哀求后,小二同意他去邊上一點,別影響飯館食客就行。
一番觀察下來,劉秀得知,那老伯之所以大晚上還出來擺攤,實在是因為家里困難,不得已而為之罷了,若不是這樣的話,誰愿意大晚上的還跑出來為了生計奔波呢。
所謂的白條蔬菜,實際上就是劉秀記憶中的白蘿卜,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老伯賣得也不貴,一個銅板一斤。
見那老伯實在困難,劉秀也動了惻隱之心。
當然,劉秀不是圣人,天底下困難的人多了去了,他不會以全天下為己任,那老伯既然恰逢其會遇到了,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他不介意幫一把。
但劉秀的幫卻不是給他錢財讓他度過難關,也不是要負責老伯以后的生活,更不是要自己掏錢給他把白條全買了,畢竟他買來干啥?
心念閃爍,劉秀看到街道的斜對面還有一家沒有關門的水果店,于是有了計較。
叫來一個店小二,劉秀摸出五個銅板遞給他說:“小哥,幫個忙,我想吃水果了,去對面給我買兩斤蘋果,再買兩斤白條,一共四個銅板,剩下的一個就當是跑腿費了如何?”
水果店的價格劉秀都觀察清楚了,所以拿出五個銅板絕非消遣。
被劉秀叫來的并非之前驅趕買白條老伯的那個,甚至他都不知道門口發生的事情呢,對于劉秀的要求他沒拒絕,畢竟他本來就是為客人服務的,再加上街對面也就兩步路而已,于是拿了錢說了句稍等就去了水果店。
小二去水果店,先是讓老板稱兩斤蘋果,然后再根據劉秀的要求買白條。
然而人家是水果店啊,白條是蔬菜,壓根沒這種東西好吧?
糾結一番,小二也吃不準劉秀是想吃蘋果還是白條,兩樣東西不齊,他也沒自作主張的買了蘋果回去,而是蘋果也不要了,先去問問劉秀再說。
小二回來一說那邊沒有白條,劉秀就說那算了吧,五個銅板小二還給了劉秀,但劉秀還是給了他一個作為跑腿費。
這事兒沒完,過了片刻,劉秀又叫來另外一個小二,同樣的說法,讓他去幫忙買兩斤蘋果和白條……
結果三番兩次下來,對面水果店的老板惱了,說你們反觀的食客是不是有病,一個個的吃水果就算了還吃白條,這不折騰人么。
于是乎,水果店的老板看到了正對面相對陰暗出賣白條的老伯,想了想走過去直接問:“大叔,你這白條怎么賣?我全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