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蚊香劉秀做了千把來盤,這一年完全夠用了。
如此悠閑的過了個把月,閑時看書喝茶拉拉二胡,有時候劉秀也會抽空花幾天時間去山間采集藥材,如此這般,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了盛夏。
然后,劉秀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
種植的莊稼日漸成熟,他得為莊稼的收獲做準備了。
番薯收獲之后總得挖個陰涼干燥的地窖存放吧,否則容易腐爛,辣椒稻谷豆子花生之類的也需要晾曬,山間沒有平整的水泥地,得編制一些曬席到時候方便晾曬收割的作物,存放的話,還得做一些籮筐和谷倉。
尤其是其中的稻谷,劉秀雖然種得不算太多,卻也不可能用手一粒粒的去采集收獲吧?反正閑得沒事兒,他決定打造一個人力驅動的稻谷脫粒機。
稻谷脫粒機的結構并不復雜,劉秀小時候家里用過,稍微回憶就能想起細節,搗鼓一段時間做出來應該不難。
艙室,擋板,帶n字型鐵釘的滾筒,兩對一大一小的齒輪,還有腳踩的踏板,稻谷脫粒機的結構大概就是這些,再稍微運用一點杠桿和慣性原理就能運轉起來。
其中最難搞的要屬兩對齒輪了,在沒有車床的前提下想要做出來難度可想而知,齒輪的大小,相互之間的對接等等,光是打造兩對齒輪劉秀就花了十天時間,然后看著做出來的成品劉秀果斷放棄。
就他用錘子敲出來的兩對齒輪,若是安裝在稻谷脫粒機上面的話,搞不好沒幾下整個脫粒機都得散架……
這就沒辦法了,不得已,劉秀只得畫好圖紙來到青柳鎮上,打聽到一家老字號的鐵匠鋪委托對方幫忙打造。
專業的就是專業的,對方伸出三個手指頭,表示只要三十個銀幣,兩天之后劉秀就能拿到滿意的東西,然后劉秀果斷付錢走人。
他絲毫都不懷疑鐵匠鋪能打造出自己滿意的齒輪,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而且人家吃的就是那碗飯。
至于籮筐曬席之類的,這倒是難不住劉秀,畢竟有了那么長時間竹木匠經驗不是,幾天時間就弄出了一大堆。
兩天后,劉秀去往青柳鎮上拿到了一大一小兩對齒輪,結果相當滿意,他是真心好奇鐵匠在沒有精密儀器下如何打造出來的,然而一問人家笑而不語。
得,人家吃飯的本事呢,劉秀也不問了。
回山之后,把齒輪安裝在稻谷脫粒機上,條件有限,只能用食用的動物油充當潤滑劑了,搗鼓幾下,稻谷脫粒機運轉良好。
拍拍手,如今萬事俱備只待作物成熟了。
坐在搗鼓脫粒機上,劉秀看著山外方向有些糾結,這玩意到底要不要推廣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