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這位作者第一部時感到很新鮮,但多看他的書幾部,就發現基本都是一個味道。
諾頓說道:「是么,可是他的作品每次都有新的危機出現,可不一樣。」
「危機災難是不同,但作者書中呈現出的視角,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小人物的視角去觀看、去經歷、去體驗、再去感悟、升華。」
「你覺得這樣不好么?」
「不,我覺得這很好,個人視角更容易代入也容易引起共鳴,但作者已經太過熟悉和掌握這種寫作手法,本本都是這樣的流程,所以多看幾部后,就會覺得格局小了,也容易膩了。
「這還直是比較新鮮的一個說法,尤其是對干我們
這種看慣了宏大敘述的神教書籍的神官來說。現在,連神教文學圈的一些作品,也已經在逐漸思考個人和神史之間的視角脫離,提倡人性和神性的分割與解放,反思神性對人性的壓迫與奴役,難道,你不認同么?」
我倒是可以認同,可是您茶幾下面,怎么連一本這樣的書都沒有放呢?
「我以前是認同的。」「以前?」
「在我剛成為神官時。」
「呵呵,你很有膽量,對著你的大祭祀,說在剛成為神官時,認同這種被神性壓迫和奴役的說法。
「人的認知,是循序漸進的,認知,是有過程的。」卡倫很坦然地說道,「正視過去的自己和反思糾正以及否定過去的自己,并不矛盾。」
的呢?」
「你的意思是,你現在改變了?又是什么導致
「在我還是一名低級神官時,我見過很多本教內的黑暗…………」
卡倫清楚,自己的履歷,大祭祀肯定知道。「當然,我也見過了光…………見過了人性的亮光。
我去過輪回谷,我看見了輪回之門內被飼養的無數靈魂:我去過地穴神教,看見過真實的神教生存模式是怎樣的冰冷與殘酷:我接觸過很多其他神教,如果沒有《秩序條例》存在,我甚至無法想像,他們到底會用怎樣的方式來…………飼養和烹飪這個世界。
這其實是卡倫對秩序神教以及對秩序之神態度的轉變,也是從自己在這個世界蘇醒后,對這個世界熟悉和認知的過程。
冥冥之中,有些特質,是能相互吸引的。
就如同先前在荒漠上,達利溫羅那句「贊美生命」,引發了卡倫的共鳴,促使卡倫決定讓其「火速入棺」。
而站在卡倫和諾頓的視角,雖然雙方彼此都不楚對方深層次的真正秘密,但感覺,是可以做到些許的互通。
畢意,本質上來說,他們,都是孤獨的,目不被主流所理解的,甚至…………是需要隱藏的。
諾頓放下酒杯,也放下了翹起的腿,他看著卡倫,問道:「那么,你對這個諸神不出的紀元,是什么看法?」
卡倫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微笑道:「這真是一個美好的紀元。」
然而,這一回答卻沒有收獲來自大祭祀的正向反饋。
大祭祀重新翹起腿,拿起了雪茄,還將那本沒看完的書,又放在了膝蓋上。
「好好做事。「是,大祭祀。」
雖然不知道為什么原本似乎比較融洽的氛圍一下子遇冷,但卡倫還是懂規矩地起身告辭,他翻出了平臺,重新落水,然后再睜開眼時,自己又回到了會議廳的座位上。
會議,還在繼續,大祭祀正在詢問弗登秩序之鞭的工作問題。
上。
而在圓臺中,諾頓的目光再次落在了卡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