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山這個中蒙邊境小城,還是有著一些傳奇戰役,現在還有諾門罕戰役遺址陳列館,也就是諾門罕戰役遺址景區的名稱,百度地圖就是這么標注的。從阿爾山59號客棧出發,自駕車路程112公里,時間約1個半小時。一路行駛在S203上,路很好走,而且去這里的游客也不多,非常適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前往參觀.....這里現在已經不屬于興安盟,而是新巴爾虎左旗下的阿木古郎鎮。屬于內蒙愛國者教育基地,文物保護單位。
諾門罕戰役發生在二戰初期,日本鬼子、蒙古和蘇聯,地點就是中蒙邊境的諾門罕西到哈拉哈河一帶。累計投入約20萬兵力。蘇軍朱可夫元帥,蒙古巴喬山元帥參與作戰.....
1939年5月11日,蘇聯扶持的蒙古軍,和日本扶持的偽滿軍因為地盤+利益問題打了起來,鬼子以為蘇聯的供給線太長,是沒有優勢的,外加當時的蘇聯和德意在西線作戰,這東邊的地盤的鬼子企圖通過阿爾山侵占蒙古國,蘇日的戰爭持續了100多天,日本人名譽掃地,日本關東軍731部隊首次使用了生物武器。戰爭中雙方共死傷六萬余人,其中日本關東軍損失了五萬四千多兵員,這是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不過從此讓日本鬼子不敢再招惹蘇聯人了。
戰役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1939年5月11日至6月16日,在新巴爾虎左旗境內諾門罕布日德地區及蒙古國哈拉哈河中下游兩岸,爆發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滿”蒙邊境戰爭,即日本、偽滿洲國與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事件。[1]
1939年5月,日本關東軍決定首先在諾門罕一帶進攻蒙古人民共和國,占領其東部的領土哈拉哈地區,作為下步侵入蘇聯遠東地區的跳板,進而實現蓄謀已久的“北進計劃”。5月11日,蒙軍第24國境警備隊由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東地區放牧。偽興安警備騎兵第3連駐錫林陶拉蓋哨所的一班士兵立即開槍阻截,并上馬追趕,將蒙軍牧馬人和馬群趕回西岸。蒙軍第7國境哨所50余名騎兵攻占設在爭議地區的偽滿錫林陶拉蓋哨所。
5月13日晚21時,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搜索隊隊長東八百藏中佐奉命率104名騎兵、90名裝甲兵到達距諾門罕尚有80多公里的甘珠爾廟,派出偵察兵進行作戰準備。關東軍司令部將駐齊齊哈爾的飛行偵察第10戰隊、海拉爾飛行第24戰隊、關東軍汽車隊的運輸汽車100輛,歸23師團指揮、使用。
5月14~15日,東八百藏部隊在5架日機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東的蒙軍742高地攻擊。蒙軍居于劣勢(傷亡30余名),主動撤向河西。5月17日,東八百藏率部隊返回海拉爾。蘇聯政府依據《蘇蒙互助協定》而介入,立即將第11坦克旅開往哈拉哈河地區,同時命令駐在烏蘭烏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師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并將第57特別軍司令部從烏蘭巴托遷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蘇聯的飛機也不斷在戰事地區集合,并在諾門罕地區飛行偵察。蒙軍騎兵第6師又渡過哈拉哈河,架起浮橋。
1939年5月28日拂曉,由山縣武光大佐負責指揮的第64聯隊一部約1058人、東八百藏中佐搜索隊約200人及偽滿興安騎兵第1、2、8團各一部,分三個方向圍攻蒙軍,結果被蘇蒙軍擊敗,日軍搜索隊戰死115人、失蹤81人,幾乎全軍覆沒,東八百藏本人也被擊斃;而日軍山縣部隊戰死151人、生死不明92人,傷亡率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