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山玫瑰峰,一處由10余座石峰組成的山石景區,石峰錯落有致,犬牙交錯,高低有致,巍峨壯觀,因石峰大部分呈紅褐色,因此得名“玫瑰峰”。當地人也稱玫瑰峰為“紅石砬子”。
“古今是關隘,曾有巨人來,雄偉玫瑰峰,可汗點將臺。”幾百年前,當時的成吉思汗還是少有認知的少年鐵木真時帶著他的軍隊路過玫瑰峰,并在這里扎營安寨。直至如今,也能從玫瑰峰的歷史殘片中發現當年金戈鐵馬的足跡。成吉思汗漠北鐵騎的搖籃就是處于大興安嶺森林向草原過渡的阿爾山地區哈拉哈河上游一帶,玫瑰峰下的一條軍事通道就是成吉思汗闕奕壇之戰。
花崗巖遍布世界各地,但花崗巖石林卻是非常罕見的。而這世界罕跡在內蒙古就發現倆處,一處是克什克騰旗花崗巖石林,第二次便是在玫瑰峰。玫瑰峰的花崗巖整體特征是水平節理和垂直節理發育,尤其是垂直節理發育,產狀約為傾向113度,傾角75度。原因是當年巖體上升到地表,獨立成山后,巖石中的裂隙處在松馳和自由狀態。隨著自然界的物理、化學作用,巖石碎塊沿著裂隙不斷剝落,沿垂直裂隙方向形成了規模各異的“石柱“,沿水平裂隙方向形成了人工壘起一般的疊層。
站在玫瑰峰頂眺望,起伏連綿的山嶺承載著五彩繽紛的萬物,阿爾山如詩如畫的風景盡收眼底,金燦燦的油菜花光彩奪目,蒼勁無垠的原始森林使讓人感到生命的纏綿不盡,哈拉哈河向遠處蜿蜒而去。峰下古道滄桑,盡顯阿爾山幽靈之情。
玫瑰峰位于阿爾山市區北25公里處,是一處由10余座石峰組成的山石景區,總面積82平方公里,屬典型花崗巖石林地貌。石峰錯落有致,犬牙交錯,奇偉挺拔,巍峨壯觀,因石峰大部分呈紅褐色,因此得名“玫瑰峰”,也叫“紅石砬子”。
在距今1.54億年前,地下深層巖漿運動在地表下形成了這片巖體,后來經過地質運動,花崗巖不斷被抬升露出地表,經歷了長年累月的風剝霜侵,日曬雨淋,形成了今日景觀。玫瑰峰的花崗巖整體特征是水平節理和垂直節理發育,尤其是垂直節理發育,產狀約為傾向113度,傾角75度。原因是當年巖體上升到地表,獨立成山后,巖石中的裂隙處在松馳和自由狀態。隨著自然界的物理、化學作用,巖石碎塊沿著裂隙不斷剝落,沿垂直裂隙方向形成了規模各異的“石柱”,沿水平裂隙方向形成了人工壘起一般的疊層。
在玫瑰峰花崗巖石林頂部較平坦的部位,還發育有一種以口略小、肚大且底較平坦或呈鍋狀微凹為典型特征的“石臼”,其在平面上一般為橢圓形、圓形、匙型和不規則的半圓形等,其特征如臼如缸、如鼓如盤。在巖臼的周圍無進水口,只在低處有出水口。對于巖臼的成因存在很大的爭議,冰川成因論者稱其為“冰臼”,風成學者稱其為“壺穴”。
從山下仰望玫瑰峰,奇形怪狀的巖石帶給人們無限的想象,有的像相擁而抱的戀人,有的像直播云霄的寶劍,有的像嘶鳴的戰馬。它們便是當年成吉思汗橫掃天下的漠北鐵騎的軍陣嗎?山峰無語,只有盤旋飛翔的野鴿子哨出清麗的鳴叫。據說這些鴿子是侵華日軍的信鴿與本地鴿子的后代,從侵略戰爭的工具,成為歷史的見證,今天的野鴿子傳送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好消息。從玫瑰峰中間石階向上左側山峰幾乎呈90度直角,非常險峻。有一塊扁方的山石好象是人故意擺在里。還有一塊圓型巖石如天上飛來,好象風吹便能晃動。
從玫瑰峰的正面看會發現一尊天雕的石佛,他像是在蒙古鐵騎中宣揚佛法,倡導好生之德。石佛后面是一只神龜,傳說石佛就是騎乘神龜來到這里,它正在悠然自得地享用清涼的露水。東邊這組石景,是美麗的孛兒帖夫人為出征的成吉思汗系上戰袍,成吉思汗親吻妻子光潔的額頭,擁在一起,殷勤叮嚀。夫人身后就是象征蒙古戰旗的神茅——蘇魯德。抱臂而立的就是營救成吉思汗的哲里麥。哲里麥是圣主成吉思汗的四狗之一,騰格里天把他封為神狗,點化為石,猛將神狗,兩石相襯,傳揚著哲里麥的忠直勇猛。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漠北鐵騎的搖籃就是處于大興安嶺森林向草原過渡的阿爾山地區哈拉哈河上游一帶。玫瑰峰下的一條軍事要道,就是成吉思汗闕奕壇之戰運送兵員和補給的通道,玫瑰峰北的闕奕壇草原是成吉思汗漠北鐵騎的搖籃,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南下、西征東進的力量之源。
站在玫瑰峰最高處俯視四野,起伏連綿的山嶺承載著五彩繽紛的萬物,如浪濤翻滾的麥田象大海一樣遼闊,金燦燦的油菜花光彩奪目,蒼勁無垠的森林使你感到生命的不盡意蘊,哈拉哈河宛如銀鏈繞峰而去。
詩人伊德爾慨嘆玫瑰峰:“古今是關隘,曾有巨人來,雄偉玫瑰峰,可汗點將臺。”
阿爾山玫瑰峰懷古
懷古玫瑰鐵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