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爺,如今陛下如此看重這靖邊候,會不會對我們今后……”就在盛長林準備喬遷之宴的同時,邕王府內也同樣是大擺筵席,在座的很多也都是當朝的勛貴、大臣,還有一少部分的世家門閥,聽到府外小廝回來匯報的靖邊候府情況,就有世家之人忍不住說道。
“哈哈哈,諸位就放心吧,只要我們一致反對,想來陛下是不會一一孤行的,”邕王聽了下面人的話也是自信的笑著說道
“雖然我們并不擔心陛下會采納他的意見,不過總讓他呆在陛下的身邊,對我們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畢竟聽說他還認了輔國大將軍英國公為祖父,”又一長須老者起身說到,如果盛長林在這里,一定會認出這人就是當場被他氣的吐血的翰林院承旨甄德璋,不知道長林看到對方如此頑強的恢復力,他又有何感想。
就在邕王府討論著如何將盛長林趕出汴京城的同時,兗王府也同樣是賓客云集,商討的竟然也是同一件事情,因為盛長林在朝中的進言,已經觸及到他們的一些利益,所以兩方人馬都想著怎么將這個剛入朝堂的小子趕出去。這也是為什么昨日盛長林送出去這么多拜帖,今日到訪的除了之前故交好友之外,朝中的大多數勛貴根本就沒有到訪的原因。
不過他們不知道的事情是,就在他們想法設法想要將盛長林趕出汴京城的同時,盛長林自己也正在想著怎么離開這個權利的漩渦中心。
通過這兩日對大周朝歷史的了解,還有祖父給他分析的朝中局勢,以及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他非常清楚,如果想要保住富貴,要么低頭認錯和大多數人一樣安于現狀,混吃等死,或者同流合污。要么就是被朝中的大臣共同聯合打壓,最后被官家發配道偏遠的蠻荒之地。
以上兩種情況,盛長林都不可能接受,雖然他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擁有一個爵位,讓自己的家人得到一份體面,僅此而已。不過當他入了朝堂才知道,得到自己想要的很容易,要守護好確很難。
特別是他知道眼前的大周王朝與后世的大宋王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他不僅僅害怕這朝中的諸公,更害怕在大周周邊虎視眈眈的鄰國,因此他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強大到可以改變大周的命運。
他渴望得到權力,但是大周的現狀告訴他,如果他想要安逸的生活呆在汴京城內,就只能放棄權力二字,正如他的祖父英國公,雖然貴為大周的輔國大將軍,但按實際權力來說,除了自己的親衛,在沒有陛下的虎符授權之下連這京中的一營人馬都調動不了,比較起來,還不如京郊三大營的指揮使更有權力一些。
所以盛長林想明白這些之后,才想趁著自己如今年幼,想要繼續到邊關歷練幾年,順便積累人脈,培養一些自己的親信,等自己羽翼漸豐之時,再進入朝堂,應該就沒有今日之事了吧。
而要滿足他的這一個要求,目前最好的地方就屬西北,因為常年戰亂頻發,哪里也是朝中很多人不大關注的地方,而且人口稀少,土地荒蕪,更沒有什么大的世家門閥,這樣的地方,正是他大展身手的地方。
一個簡單的喬遷之宴,雖然前來的勛貴沒有幾位,不過有陛下的親臨,也算是讓盛長林在汴京城的勛貴之中出盡了風頭,盛家也正式進入了勛貴之列。
宴會過后,在福安威脅的眼神之中,盛長林與父親盛紘恭敬的送走了元祐帝和周王殿下,當然還有一臉不情愿的福安,在多番承諾與保證之下,盛長林才掙脫了她的魔掌。
等陛下離開之后,府中前來慶賀的諸位同僚還有故交勛貴們才一一告辭離去,盛長林依然是將每一位都恭送出府,禮節做的是非常到位。等眾人離開之后,盛長林才來到祖母的院里,陪著兩位還未離去的祖母閑聊,當然還有自己的未婚妻嫣然,以及小姑姑張英,聽說自己與嫣然之間的關系后,小姑姑自然少不了對長林進行了一番調笑,整個院子都沉寢在歡聲笑語之中,長林感覺比剛剛在外廳,心情都要更加的舒暢一些。
一直待到夜色深沉之時,盛長林才將兩位祖母、祖母送了回去。回來之時,才子祖母與父親母親他們已經回了盛府,盛長林看著時間也沒有在過去叨擾,都累了一天,也就準備早點歇息,明日再去盛府。
翌日一早,父親盛紘與二哥哥長柏就去了早朝,三哥哥也回了書院,府里除祖母,母親,姨娘們外,就只有自己的幾個姐姐還有妹妹明蘭,盛長林現在也是難得的找到機會與他們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