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詡精英的紳士們,在沒有殖民地代表出席的會議上,自作主張的炮制了一道法令,宣稱斐真議會不必理睬殖民地人民的呼聲即可為殖民地立法,后者倘若抗議,就是違法叛亂。
這特娘的不就是用議會制度包裝起來的獨裁**,不就是沒把殖民地居民當人看的公開霸凌?
賤民!你還敢說你沒有犯法!
什么?你問究竟犯了哪條法令,證據何在?
呵呵!議員老爺們已經宣稱不需要證據即可判你有罪,就問你怕不怕?!
所謂當代最開明的政治制度,怎么會允許如此**的強盜邏輯大行其道?
喬安現在覺得,與其給這種流氓國家當順民,還不如謀求殖民地獨立呢!
事實上,在1626年這個風起云涌的春天,像喬安這樣對斐真當局感到失望,進而思想發生轉變的殖民地知識分子多不勝數,而在不久的未來,他們將成為主導時代大潮的中堅力量。
傲慢專橫的斐真執政黨議員們,對新大陸的緊張局勢缺乏最基本的了解,不憚以最難看的吃相黨同伐異,沉湎于炫耀威權,殊不知他們自詡強硬的做派,已經為斐真本土與新大陸殖民地的徹底決裂點燃了“導火索”。
1626年3月初,這根“導火索”終于燒到了盡頭。
斐真議會試圖用《宣告法》壓制殖民地抗議的呼聲,純屬妄想,受到這部法案的刺激,“無代表不納稅”的口號更加深入人心,贏得前所未有的廣泛認同。
溫斯洛普總督施行軍管的新阿瓦隆城看似風平浪靜,然而反抗的火種并未被步槍和刺刀撲滅,反而擴散到首府周邊的鄉鎮,呈現出星火燎原的勢頭。
3月7日傍晚,溫斯洛普伯爵召見約頓海姆駐軍司令康華利將軍,聲稱收到一則密報,獲悉抗稅匪幫“自由之子協會”的領導人、策劃了所謂“新阿瓦隆大屠殺”的幕后黑手約瑟夫·亞當斯及其盟友,如今就躲在新阿瓦隆南方大約兩百里外的山谷小鎮伊達利爾。
溫斯洛普總督還透露,這群暴徒還在伊達利爾鎮建立起一所軍火庫,囤積了大量從國外走私進來的槍支彈藥,打算發動武裝叛亂,必須盡快派兵鎮壓,免得鬧出大亂子。
康華利將軍接下總督的命令,立刻從駐防部隊當中抽調一支精銳騎兵團,連夜派往伊達利爾鎮抓捕亞當斯等通緝犯,順帶搗毀當地的軍火庫。
這個騎兵團的指揮官,就是曾擔任過康華利將軍副官的馬克·史密斯中校。
史密斯中校不敢怠慢,率領八百名輕騎兵連夜行軍,趕到紫杉谷的時候,天色已近拂曉,麾下官兵都已經困倦不堪,呵欠連天。
就在這時,前方斥候傳回警報,說是在薄霧籠罩的山谷中,看到許多可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