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出乎瓦薩意料,他提出的作戰方案遭到海倫娜·德雷克爵士堅決反對,理由也很明確:
遠東海軍沿新大陸東海岸北上自由港,必須經過斐真第八艦隊——豪艦隊——控制的海域,途中很可能遭到豪艦隊攔截,爆發一場激烈的海戰。
在這種天時和地利都處于劣勢的戰場上,遠東艦隊即便能夠擊退豪艦隊,也難免付出巨大損失,受創的艦艇在斐真軍方控制下的海岸上得不到一處可供棲身的避風港,倘若帶著受創的艦艇繼續北上航行,必然拖慢速度,后續還會引來更多斐真軍艦的追殺,這條航線就相當于一條“自殺之路”!
海倫娜女士很清楚自己手里有多少家當,遠東海軍只可能趁斐真海軍部署在其他海域的艦隊暫時無法脫身,畢其功于一役,傾盡全力擊潰豪艦隊!
反之,雙方倘若在茫茫大海上展開追逐戰,持續消耗下去,最先崩潰的必然是艦艇總噸位遠遜于對手的遠東艦隊。
說白了,海倫娜女士只有一次機會,無論輸贏,就這一錘子買賣!
既然如此,她當然要選擇盡可能對己方有利的時機和戰場與豪艦隊開戰,而非按照瓦薩的計劃,千里迢迢的冒險北上,把主動權交給威廉·豪將軍。
在海倫娜女士看來,萊頓港所在的皮克灣顯然比米德加德港所在的阿薩灣更適合作為雙方艦隊的決斗場。
遠東海軍若能在皮克灣擊潰豪艦隊,暫時掌控新大陸東海岸的制海權,即可協助格林兵團攻克萊頓港,殲滅溫斯洛普伯爵的主力部隊,平定了亞爾夫海姆,獲得一個穩定的大后方,米德嘉德的克林頓兵團就不足為慮了。
歌羅法王子也更認同海倫娜女士的觀點。
迦南空軍如今就駐扎在萊頓城外的大陸軍陣地上,就近作戰當然要比長途奔襲更便利。
另一方面,先打下萊頓城,來自卡奧斯港的補給船隊就可以直接開進皮克灣,建立起一條安全且便捷的海上運輸線,有利于為大陸軍后續北上作戰提供穩定的后勤補給。
綜上所述,歌羅法王子認為米德嘉德城不是當前最重要的戰略目標,相比之下,南方首府萊頓港更具戰略價值。
喬治·瓦薩承認兩位盟友言之有理,然而“先南后北”還是“先北后南”,不僅僅是一個戰略方針,同時也牽扯到大陸軍內部的南北對立和派系斗爭,細說起來一言難盡。
考慮到這些軍事層面之外的因素,出于維護部隊團結著想,瓦薩還是希望先搞定北方,然后再解決南方的敵人。
然而三方會談中的兩方已經決意執行“先南后北”的戰略方案,他也知道大陸軍能有今天,離不開遠東和迦南的大力扶持,說的難聽一點,沒有外國盟友輸送錢糧、槍炮和援軍,大陸軍早在兩年前就被溫斯洛普伯爵一巴掌拍死了,根本沒機會看到勝利的曙光。
既然仰人鼻息,就得委曲求全,這個世界就是這么現實。
瓦薩很清楚自己這個“總司令”究竟有多少話語權,最后還是接受了海倫娜女士和歌羅法王子的意見,確定了“先南后北”的作戰方案。
聯軍的行動計劃是這樣的:
遠東海軍負責打破豪艦隊對皮克灣的封鎖,切斷溫斯洛普兵團的海上交通線,使之陷入無路可退的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