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尼生先生和他的兩位助手也沒有多做停留,祝賀喬安獲勝過后就駕馭法師塔離開了,空蕩蕩的海灘上,只剩下喬安和伊南娜父女二人。
“父親大人,我把您和迪伊大法師的決斗過程都拍攝下來了,一起看看吧!”
決斗已經結束,伊南娜的興奮勁卻還沒過去,捧起留影鏡,又把決斗中的精彩片段重放了一遍。
“拍得不錯,不過我們現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關注。”
喬安從女兒手中接過留影鏡,抽取40度傳奇魔力,以鏡面為法器施展“蒼天之眼”,將鏡頭視角設置在數十里外炮聲隆隆、硝煙彌漫的海域上空,俯瞰海面上正在激烈交戰的兩支艦隊。
皮克灣上爆發的這場海戰,已經持續兩個多鐘頭了,從紙面上的數據來看,斐真一方在戰艦噸位、艦炮火力和海戰經驗等各方面都更勝一籌,按理說,瓦雷斯排名第一的老牌海軍強國對抗創建迄今才短短十年的遠東海軍,在占盡優勢的情況下怎么會輸?
然而戰前收集的情報并不完備,根據有限的數據做出的兵棋推演總會有疏漏之處,直到雙方真打起來,才知曉彼此的斤兩。
事實上,斐真和遠東兩國的軍事科技代表了當今瓦雷斯世界的最高水準,雙方的海軍對抗,早已超出了傳統風帆時代戰列艦對轟的模式。
喬安以航拍視角稍加觀察就發現,交戰雙方艦炮轟鳴,看似威勢震天,乒乒乓乓打得熱鬧,其實只不過是烘托氣氛的配角而已。
海上風大浪疾,雙方艦艇平均相距不下十海里,轟出二三十炮都不見得有一炮命中目標,再加上雙方軍艦都有厚厚的鋼鐵裝甲保護,損管隊也不是吃閑飯的,主力戰艦除非倒霉透頂,否則挨上幾炮也不至于傷筋動骨。
相比聲勢浩大卻收效甚微的艦炮對轟,雙方海軍更具威脅的攻勢要么來自空中,要么來自波濤之下的深海。
說的夸張一點,對這兩支走在各國前列的海軍而言,軍艦只不過是服務于海航部隊和潛航部隊的作戰平臺,防空炮有必要保留,至于撐門面的大口徑艦炮,其實都拆掉也沒啥大不了。
當今瓦雷斯世界,只有斐真和遠東兩國在踐行這一離經叛道的軍事理論。
斐真海軍是按部就班的發展,新理論和新技術尚處于摸索階段,并未完全擺脫傳統的影響。
遠東海軍則是跨越式發展,仿佛被強行植入了一整套“黑科技”,從創建伊始就徹底拋棄傳統,另起爐灶,遠比斐真海軍更為激進。
當時針指向上午8點,皮克灣海域上空陰云密布,日出前的綿綿細雨此時已經轉為大雨,風助雨勢,海上的能見度很差,戰艦發射出的炮彈絕大多數落在海中,激起的浪濤進一步限制了雙方炮手的視野,準頭全靠運氣。
在這種情況下,試圖擊沉敵艦變得愈發困難,交戰雙方的指揮官,威廉·豪將軍和海倫娜·德雷克勛爵,幾乎同時想到出動海軍航空兵轟炸敵艦,打破僵局。
但是到了具體執行的時候,斐真一方就顯示出老牌海軍強國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