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個月的“劍之冬”結束后,降臨人間的就是最恐怖的“狼之冬”。
到了這個階段,人類面臨的威脅就不僅僅是寒流與冰箭,就連死者的魂靈也無法脫離苦海,被超自然暴風雪禁錮,轉化為兇靈惡鬼,游蕩的幽魂。
至于牲畜野獸,死后的魂靈也會被“芬布爾之冬”束縛,在風雪中轉生成冬狼之類天性殘忍的寒系亞種魔獸,為填飽肚子,無情獵殺殘存的人類,使得大地上遍布成群的惡狼,人煙罕至。
這就是“狼之冬”的寓意。
可不要以為熬過了“狼之冬”就能迎來轉機。
事實上,包括“風之冬”、“劍之冬”和“狼之冬”在內的“芬布爾之冬”還只是更可怕的災難的序章。
三冬過后,天氣非但不會轉暖,就連陽光也將被鉛塊般厚重的云層遮蔽,光照將會成為世人眼中的稀罕事物。
冬雪、冰雨和惡狼將會繼續蹂躪這個災難深重的銀色世界,氣溫也會繼續下跌,活著的人們倘若缺乏抵御低溫和詛咒的魔法保護,又非寒系血統,那么但凡受到一點兒皮肉傷,傷口也會持續流血,無法自然愈合,形同患上了重度“血友癥”。
這種幾乎看不到一絲希望的歲月,哪怕按照最樂觀的預測,也會持續數個世紀之久。
在那之后,瓦雷斯世界或許還能迎來冰消雪融、重現陽光的新時代,然而那又跟你我有什么關系呢?
從概率上來講,一個普通人,也包括他的親友和子孫,根本熬不到冰河時代結束的那一天就早已經死光光了。
就算真有苦盡甘來的那天,人類社會的幸存者也已經少到可以忽略不計,還能否重建人類文明都值得懷疑。
回想年少的時候,喬安聽康蒂和老白吟詠《西比爾預言書》中那篇關于“芬布爾之冬”的哀歌,追述阿薩神族昔日的榮光,感慨如今的落魄,其實心里多少是有些不以為然的。
那時候他還太年輕,自以為只要肯努力就世上無難事,把這個世界與文明的延續想的太簡單,覺得阿薩族人之所以衰落到今天的田地,主要原因不在天災**,而是他們自己不爭氣。
如果當初天災降臨的時候,阿薩族的祖先能夠團結一心,積極抗災,最起碼把當時已經掌握的先進技術和寶貴知識妥善保存起來,以供后世子孫繼承發揚,也不至于淪落到今天被白人文明碾壓,鄙之為“野蠻人”的地步。
然而隨著年紀漸長,閱歷日增,喬安逐漸發覺自己從前的想法既天真又狂妄。
難道阿薩族的祖先不想保留文明的火種嗎?
他們當然想,事實上也那樣做了,千方百計保留下來的文明備份多到不可計數,如今在世界各地時常發掘出的古代阿薩神族遺跡就是見證。
這些遺跡當中受到最高規格保護的建筑,通常并不是神廟,而是圖書館。
只可惜,這些承載文明的孤舟并沒有如同先人所愿,順順利利的傳遞給他們的子孫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