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遠東大主教菲利普·華倫斯坦頻繁委派魯道夫·寇拉斯將軍率部東征西討,消滅盤踞遠東各地的邪惡勢力,似乎是想通過連年不斷的征伐消耗掉這支異端兵團的戰斗力,從而達到坐收漁利的目的。
然而事實證明,菲利普大主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寇拉斯兵團的戰斗力遠比他預想中更為強悍,組織架構、后勤補給、武器裝備、財務管理乃至外交活動都搞得有聲有色,先是掃清遠東大地上的獸人流寇,接著又北上基特蘭德高原,剿滅崇拜“惡龍之母”提亞瑪特的匪幫“龍之眼”,每一場勝利都為寇拉斯父子贏得更高的聲譽以及更多民眾的愛戴,兵團來到哪里,當地居民便受到隨軍牧師的感召紛紛改信,投入辛德拉教會的懷抱,連年征戰下來,聲勢愈發壯大。
時至今日,寇拉斯父子已然成為遠東人心目中無可取代的民族英雄。
經過數年的經營,當時間來到1620年七月,寇拉斯父子事實上已經成為遠東地區的頭號軍閥。
菲利普大主教還在為養虎為患而深深后悔,帝國內閣又來添亂,通過了一項向遠東地區加稅的議案。
加稅法案一經出臺好比火上澆油,遠東地區立刻以行省首都“贖罪堡”為核心,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抗稅運動。
借著民眾抵制苛捐雜稅的呼聲,在寇拉斯父子的暗中唆使下,遠東當地的政客、軍官、文人和商人等等有頭有臉的人物乘機登上舞臺中央,領導民眾走上街頭游行抗議,期間頻繁與贖罪堡的治安部隊發生暴力沖突。
行省當局的血腥鎮壓,更進一步激發了民眾的反抗情緒,要求脫離亞珊帝國獨立建國的呼聲愈演愈烈,呈現出野火燎原不可收拾的勢態。
《萊頓郵報》頭版頭條刊登的文章詳盡描述了遠東行省的抗稅運動和獨立風潮,報社總編米蘭達女士還親自撰寫了一篇社評。
從這篇社評的立場來看,喬安發覺米蘭達及其領導下的報社對遠東人的抗爭不吝給予熱烈褒揚,反而對帝國當局態度冷淡,不乏挖苦諷刺的文字。
這乍看起來有點奇怪。
亞爾夫海姆,畢竟是亞珊帝國的海外殖民地,當地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不維護自己的母國政府,反而大有與遠東叛亂者同仇敵愾的意思,這算什么心態?
吃里扒外?
喬安仔細想了想,心頭的困惑漸漸解開。
從客觀環境來講,遠東行省雖然地處舊大陸,屬于帝國本土版圖的一部分,但是無論帝國當政者還是內陸居民,都從來沒把遠東行省的居民當成平等的同胞看待,視遠東行省為“窮山惡水”,視當地居民為低人一等的異端刁民。
當政者長期抱持這樣的心態,遠東人又怎能不與帝國當局離心離德?
既然不被當成平等的國民看待,他們理所當然的走向分裂。
亞爾夫海姆作為亞珊帝國的海外殖民地,其地緣困境與遠東行省有相似之處。
事實上,亞爾夫海姆并不特殊,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殖民地能夠永遠心向母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