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隕星洋上空蒸騰的熱浪匯聚成為低壓氣旋,隨著洋流朝海岸方向移動。
盛夏七月,臺風頻頻自米德嘉德東海岸登陸,橫掃沿海港口過后,繼續朝西部內陸推進,直至迎頭撞上一道高聳入云的屏障——獠牙山脈,冷熱氣流交匯,形成豐沛的降雨。
獠牙山東麓遼闊的原野上,花草樹木與莊稼瓜果都迎來茁壯生長的黃金期。
原野上放牧的牛羊和馬匹也因此受益,大口咀嚼鮮嫩多汁的草料,長得膘肥體壯。
相隔百里之外,獠牙山上依舊天寒地凍,冰川上的積雪幾乎看不出融化的跡象。
那些棲息在雪山上的怪物,比如雪怪和冬狼,也隨著夏日的到來進入繁殖期,迫切需要更多的食物補充營養,飼育幼崽,而山腳下牛羊成群的維格利德大平原,自古以來就是最受這些怪物鐘愛的夏日狩獵場。
從前阿薩族土著在大平原上游牧的時候,雪怪與狼群就頻頻出動,襲擊牲畜。
如今時代變了,殖民者取代原住民成為維格利德大平原的新主人。
傳統的游牧方式被圍欄圈占起來的牧場替代,土著游牧民那一頂頂大蘑菇似的帳篷日益稀少,聯排木屋、尖頭木柵欄和帶刺鐵絲網共同構成的殖民定居點,自東向西不斷擴張。
大雪山上那些野蠻的怪物,即便覺察到山下的變化,也懶得深入思考這些跡象意味著什么,依舊遵循千百年來的生存習慣,每逢夏季就成群結隊的下山劫掠。
殖民者的農莊和牧場,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狹小的區域內聚集大量人類和牲畜,相比行蹤無定的土著游牧民,這種定居點能夠為怪物們提供收益更為穩定的狩獵場,狩獵方式也因此發生改變。
殖民者到來之前,雪怪要么單獨下山狩獵,要么三五成群,在原野上漫無目的的游獵,能否填飽肚子主要看運氣。
這種單打獨斗的狩獵方式,很適合突襲游牧民,卻無法突破殖民定居點嚴密的防御措施,強攻形同送死。
付出大量血的教訓之后,怪物們多少也學聰明了一點,由單打獨斗轉變為多個群落組團出擊,直撲選定的殖民定居點,有的放矢的打一場攻堅戰,一旦突破防御工事,往往能夠滿載而歸。
殖民者不甘忍受怪物劫掠,然而只憑各個村鎮的民兵武裝,很難抵御呼嘯而來的大群怪物,只能向臨淵堡駐軍尋求援助。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自米德嘉德大學的兩百名實習生與臨淵堡的游騎兵們聯合組隊,以連為單位,一旦發覺原野上某處升起滾滾狼煙,就知道當地村鎮正在遭受怪物襲擊,第一時間做出響應,緊急馳援。
二十支肩負應援使命的騎兵連,平均每個連隊里都有十名大學生,其中最受官兵敬重的當屬施法者。
神術施法者為官兵們提供了可靠的醫療保障,奧術施法者更是在戰場上扮演著“戰術核心”的關鍵角色。
受益于這群大學生的協助,各個連隊在對抗怪物的戰斗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周邊村鎮的災情大為緩解。
當然,還有一個意味深長的細節也不應當被忽略——這些連隊前去援救那些受到怪物威脅的鄉鎮時,總是有一名稅吏隨軍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