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1年11月15日,斐真議會下院就約頓海姆殖民地與帝國屬米德加德殖民地礦區糾紛一事,召開了一場聽證會。
聽證會結束后舉行投票表決,“秩序黨(執政黨)”議員無一例外主張采取必要的軍事行動,維護王國在新大陸的核心利益;“公正黨(在野黨)”議員則顯得陣腳大亂。
多數公正黨議員堅持左派政客一貫的反戰立場,主張繼續謀求與帝國當局進行談判,爭取和平解決殖民地的爭端,但是也有一部分該黨議員聲稱當前應該擱置黨派斗爭,以國家利益為重,投票支持執政黨的主張。
這些在野黨議員之所以跳反,其實與斐真國內的輿論風向密切相關。
正如帝國本土處于社會中上階層的群體大多支持動用武力爭奪魔晶礦脈,斐真國內的主流民意同樣批評帝國當局沒有談判的誠意,呼吁本國政府采取更強硬的手段維護在殖民地的利益。
在斐真這個立憲君主國,上院議員都是貴族出身,由國王直接任命,下院議員卻是投票選出來的,無論哪個黨派的政客都不得不討好選民(擁有一定財產的成年男性納稅人),即便是立場偏左的公正黨議員,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堅持投出違背主流民意的那一票。
投票支持采取軍事行動的下院議員超過2/3,正式形成提案。
斐真上院對下院形成的議案沒有否決權,最多只能擱置6個月,如果在此期間下院拒絕撤回議案,上院必須將議案提交國王陛下裁斷。
斐真國王理論上可以拒絕簽署議案,或者通過無限拖延的方式使這份議案在事實上失效,但是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在斐真王國的歷史上,那些跟議會對著干的君王,大多沒什么好下場。
這份充滿火藥味的議案,盡管還沒有走完法定流程,暫時還不算是正式宣戰,尚未觸動帝國當局臃腫遲鈍的神經,卻足以使米德加德的殖民者們提前感受到這個冬天刺骨的寒意。
就在斐真人威脅動用武力的第二天,米德嘉德總督威廉·尼克爾斯爵士緊急召見臨淵堡駐軍司令本尼迪克特·拉瓦爾男爵,閉門協商對策。
當天稍晚些時候,總督與司令達成的共識送達議會討論,順利的投票通過,并于第二天早上公開見報。
米德加德當局應對戰爭威脅的議案,主要由三條措施構成。
首先當然是派遣專使前往舊世界,向母國政府和皇帝陛下尋求援助,設法說服帝國內閣重視米德加德殖民地當前承受的危機與壓力,盡快增加派駐新大陸的正規軍,提防隨時有可能南下入侵的斐真軍隊。
來自母國的支援力度有多大,增援部隊能否及時抵達,將直接決定米德加德殖民地的命運。
但是神圣亞珊帝國在歷經1600多年的漫長統治過后,就像一個垂暮老人,龐雜臃腫的官僚體系早已變得笨拙遲鈍,對突發事件的反應也是能拖就拖,效率低下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