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但是礦產資源貧瘠,傳統種植業更發達。
表面看來,南北兩大殖民地的經濟模式恰好互補,北方人來南方購買農產品和工業原料,轉而將工業品出售到南方市場上,恰好可以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形成一個完整的貿易鏈條。
尼克爾斯爵士一開始也是這么設想的,然而他的南方同胞卻另有打算,很快就給北方兄弟上了一課。
尼克爾斯爵士派往南方收購軍用物資的貿易團隊,在亞爾夫海姆殖民地首府萊頓港遭到出乎意料的冷遇。
尼克爾斯爵士本指望亞爾夫海姆人看在同胞的份上,以較為優惠的價格出售軍需物資,沒成想對方竟然坐地起價。當地的農牧產品聯合會,一個由大種植園主操控的機構,對北方同胞急需的谷物、棉麻和牲畜,標定的價格高得離譜!
你出不起錢?那就別買。
我們可以賣給約頓海姆的斐真人,人家出價更高!
什么?你說這種行為是在發“國難財”,是資敵賣國?
不好意思,只要能賺到更多的錢,誰特么管你是哪國人!
亞爾夫海姆的大種植園主們,出生成長在遠離母國的大陸上,他們對于母國的情感早就淡漠了,虛無飄渺的同胞之誼或者愛國熱忱,在他們心目中連一個銅板都不值!
其實這也難怪,畢竟南北兩大殖民地之間互不統屬,連個“邦聯”都算不上,除了有一個名義上的共同領導——皇帝陛下──之外,并沒有什么共同利益。
在普通居民眼中,亞爾夫海姆與米德嘉德的關系就是兩個國家的關系,“民族主義”之類在舊大陸──尤其是遠東地區──廣受熱捧的新觀念,在新大陸可沒什么市場。
時間回溯到一年前,1620年秋天,當亞爾夫海姆殖民地與海藍屬穆斯貝爾海姆殖民地發生沖突的時候,米德嘉德人對南方同胞遭受的苦難不聞不問,更不會出錢出兵支援亞爾夫海姆人。
如今時間來到1621年冬天,米德嘉德殖民地與斐真屬約頓海姆殖民地為爭奪魔晶礦藏發生激烈沖突,北方居民積極備戰的時候,亞爾夫海姆的居民也照樣過自己的安樂日子,甚至很高興有這么一個機會敲詐勒索米德加德人,毫不介意利用北方同胞蒙受的戰爭威脅和生存壓力,大發橫財。
這就是新大陸殖民地的現狀,冷酷而現實。
然而此時誰也料想不到,這種南北割裂的狀況,很快就將發生逆轉。
斐真下院通過那份相當于宣戰書的議案短短三周過后,瓦雷斯世界的另一大強國“海藍”,也對神圣亞珊帝國,這個老邁的“泥足巨人”,露出貪婪嗜血的獠牙。
1621年12月4日,海藍屬穆斯貝爾海姆殖民地的駐軍司令路易·**維爾爵士,率領兩千名精銳騎兵由前線要塞杜肯堡啟程,聯合豺狼人女王阿爾法統領的十二支豺狼人戰團,北上進入黃銅山口。
黃銅山口是穆斯貝爾海姆與亞爾夫海姆的邊境線,同時也是南北貿易往來的交通要道,海藍兵團悍然越過邊境線,在事實上構成了對帝國屬亞爾夫海姆殖民地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