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簡直把喬安搞糊涂了!
斐真到底是怎樣一個國度啊?
為啥這個國家的政治體制如此復雜?
議會的權力比國王更大也就算了,還分為下院和上院(貴族院),對外國宣戰這樣的重大決議必須同時獲得兩院表決通過,在經過國王本人簽署,才能正式形成法案。
換句話說,僅僅是下院通過的宣戰提案,并不具備法律效力,目前還只停留在“嘴炮”恫嚇的層面。
但是這份議案也并非毫無價值,因為上院無權駁回下院的議案,最多只能拖延半年,最終還是要放行。
從斐真上院的拖延態度來看,似乎上院的貴族老爺們對待發動戰爭這件事比下院的民意代表更慎重,更不情愿與神圣亞珊帝國開戰。
喬安自認為腦子還算聰明,可是斐真人這種權力分散到近乎精神分裂的政治生態,還是搞得他滿頭霧水,不得不花些時間斐真這個國家的歷史文獻,深入了解斐真國情,從源頭理清為何斐真人會形成如此復雜、相互制約的政治體制。
當代那些最卓越的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普遍認為斐真人的“立憲君主制”和“兩院制”是當代最先進的政治體制,喬安承認這種觀點有道理,然而他仍然覺得針對重大事件的時候,這種決策方式太過拖沓,效率太低。
但是換個角度來想,既然學者們都說斐真人是瓦雷斯世界最會“搞政治”的民族,有全世界最完善的“政務官”和“事務官”選拔體系,他這個外行都看得出來的弊端,難道人家自己心里沒數?
可能是為了某些因素,不得不犧牲一些行政效率。
或者從陰謀論的角度來揣測,斐真上院和下院其實并沒有什么矛盾,只是在相互配合著演一出“雙簧”。
下院議員反映國內民意,喊打喊殺,咄咄逼人,營造出立刻就要掀桌子開戰的氣氛。
上院議員則扮演理性、客觀、公正的角色,拖延開戰議案的同時也向帝國當局做出暗示:如果你們還不肯在談判中做出讓步,我們這邊的激進主張可就壓制不住了。
另一方面,斐真遲遲沒有采取軍事行動,可能與海藍人的立場有關。
斐真與海藍,在新大陸的殖民地相隔甚遠,不存在直接的利益沖突,天然存在結盟的基礎。
事實上,這兩個國家也的確結成了一個旨在瓜分帝國在新大陸殖民地的同盟。
斐真人對米德加德懷有領土野心,海藍人則渴望奪取亞爾夫海姆的豐饒沃土——這可比氣候干燥、土地貧瘠的穆斯貝爾海姆戈壁更適合殖民定居。
斐真人遲遲沒有進軍米德加德,大概是想觀望一下海藍人在南方的作戰進展是否順利,能否吸引亞珊帝國向亞爾夫海姆地區派兵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