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薩上校原則上同意釋放安東尼奧尼,但是毫不客氣地提出了兩項條件。
其一是用安東尼奧尼交換200名被**維爾兵團俘獲的己方官兵,其二是要求**維爾將軍率部撤往黃銅山口以南,并且簽署一份承諾永不入侵亞爾夫海姆的保證書。
如果說第一個交換戰俘的條件還有的商量,那么第二個條件就等于逼迫**維爾將軍公開承認自己發動的這場戰爭,已經徹底失敗。
如果**維爾將軍接受這一條件,不僅有損個人聲譽,還將破壞海藍王國與斐真王國聯合瓜分亞珊帝國在新大陸殖民地的全盤計劃,后果之嚴重,是他萬萬無法承受的!
其實亞爾夫海姆一方,包括喬安在內,大家心里都清楚**維爾將軍不可能接受如此苛刻的贖回條件,事實上也不指望他全盤接受。
開出這樣的條件,無非表明己方很清楚迭戈·安東尼奧尼這位總督公子的身價,絕不會做虧本交易,打消海藍人的僥幸心理,迫使他們在談判中拿出誠意,直到付出令己方滿意的籌碼。
一方漫天要價,另一方落地還錢,這場為迭戈·安東尼奧尼贖身的談判,注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雙方談判期間,安東尼奧尼這個人質,事實上扮演著“和平使者”的角色,在雙方達成協議或者徹底談崩之前,不太可能再發生大規模的軍事沖突。
1622年春天于亞爾夫海姆南方爆發的這場戰爭,由此轉入相持階段。
德林鎮防御戰結束之后的兩周,喬安在家悠閑度日,每天除了照常鉆研法術,還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練習劍術,閑暇時就陪康蒂和露比在林間打獵散心。
在此期間,他所做的唯一一件與軍事相關的工作,就是把當初沉入河中的十四門6磅炮打撈出來,送到防御陣地上。
算上喬安之前繳獲的八門12磅炮,亞爾夫海姆兵團如今擁有的重型武器,第一次超越了他們的對手。
瓦薩上校欣然接收喬安帶回來的這些戰利品,委派格林中校負責創建一個炮兵連,以便充分發揮這些魔晶炮的威懾力。
老矮人弗林特對大炮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濃厚興趣,主動提出協助格林中校創建炮兵連,還拍著胸脯宣稱自己年輕時候接受過炮術訓練,完全夠格擔任亞爾夫海姆兵團的炮兵教官。
除了指導菜鳥們打炮,老矮人還發揮自己在鑄造領域的才能,在自家工廠中無償為炮兵連鑄造炮彈。
小鎮上的鍛造廠,沒有能力生產裝填煉金火藥和精密引信的新式炮彈,但是鑄造符合大炮口徑的實心鐵球,不存在什么技術上的難題。
在這個時代,戰爭中大量使用的炮彈還是以實心彈為主,所謂“6磅炮”或“12磅炮”的磅數,指的就是炮彈——造型酷似實心鉛球——的分量。
扯得更遠一點兒,“推鉛球”這項體育運動,其實就是從士兵們比賽投擲炮彈的游戲逐漸發展出來的。
德林鎮這支新成立的炮兵部隊,當然也是采用這種容易鑄造且物美價廉的實心鉛球,作為日常練習炮術的訓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