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只鐵騎魔排成一列橫隊,以“閃電束”清開道路,揚蹄挺槍沖向斐真軍陣地。
迎面刺來的長矛,射來的槍彈,打在他們身上,大多直接被附魔鎧甲彈開,偶爾有幾顆子彈透過盔甲縫隙,也難以擊穿惡魔一族具有減傷能力的堅韌皮膚,造成的傷害可以忽略不計。
二十只鐵騎魔沖鋒在前,為后續趕來的人類騎兵掃清了障礙。
拉瓦爾男爵今天發動的最后一次沖鋒終于大獲成功,率領米德加德殖民兵團徹底沖散斐真人的陣線。
突然出現在戰場上的惡魔騎兵,不僅打亂了斐真一方的防御布置,還對那些初次親眼目睹惡魔的官兵造成了極大心理威懾,多數人只是感受到鐵騎魔身上散發出的恐怖氣息,就已經嚇得兩腿發抖,拿不穩武器,更別提上前迎擊。
托馬斯·康華利將軍竭盡所能,試圖穩住陣腳,然而兵敗如山倒,他的努力終究是徒勞,只得面對這一慘痛的現實,率領殘部逃離戰場,連夜撤往臨淵堡。
米德加德人終于贏得了這場勝利,暫時保住了自己的家園,然而勝利來之不易,他們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奧斯塔湖戰役結束后,統計顯示交戰雙方的傷亡率都高達50%。
與米德加德殖民兵團協同作戰的阿薩族沃爾松格部落,也為這場戰爭犧牲了兩百多名年輕的戰士,包括在戰場上身先士卒的洛根·沃爾松格在內,負傷者更是多達四成。
如果只看統計數字,“奧斯塔湖戰役”的規模其實并不算大,交戰雙方投入的兵力加起來總共也不到一萬。
但是在亞珊屬新大陸殖民地從南到北連吃敗仗的1622年,在米德嘉德城風雨飄搖人心浮動,投降論調甚囂塵上的春夏之交,這場勝利的到來顯得尤為可貴,其在政治和外交領域造成的深遠影響,甚至還要大于軍事上的意義。
當勝利的消息傳回殖民地首府,米德加德城內一片歡騰!
事實勝于雄辯,經此一役,米德加德殖民當局已經證明有能力抵抗斐真人的入侵,市政議會里積極倡導投降的議員灰頭土臉,更多原本立場搖擺不定的議員,紛紛公開表態,宣稱與侵略者死戰到底。
以《米德加德論壇報》為首的各大報刊也終于迎來大顯身手的機會,紛紛在頭版頭條刊登前線捷報,關于奧斯塔湖戰役的深入報道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
南北兩大殖民地在戰場上的廝殺暫且告一段落,一場爭奪輿論導向的戰爭隨之爆發。
斐真人在奧斯塔湖東岸吃了敗仗,但是約頓海姆的新聞工作者很快就在輿論的戰場上扳回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