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安利制作公司”,是安格斯、趙潤勤、趙偉健、李振權四個年輕人,共同創辦的。
安格斯原本在廣告公司,做廣告音樂的創作,期間自己寫了不少歌,一直有把自己的創作灌錄成唱片的想法。
后來,認識了趙潤勤幾人,大家都是對音樂有追求的年輕人,一拍即合,便在1982年底,共同創建了“法安利制作公司”。
并在1983年,嘗試進行獨立制作。
幾經周折,最終從一百多名試音者中,選擇了陳卉嫻、黎芝珊、陳樂敏三人,共同錄制了一張唱片,定名叫著《少女雜志》。
陳卉嫻、黎芝珊、陳樂敏,這個時候還都是學生,青春靚麗,《少女雜志》的定位,也是挖掘真正的青春歌手。
她們三個,并不是一個組合,而是分別錄制歌曲,然后共同湊成一張合輯。
現在,這張唱片,已經錄制完成,只差上市發行。
“法安利制作公司”畢竟只是一個草臺班子,制作這張《少女雜志》的費用,都是從銀行借貸的,現在唱片雖然制作完成了,卻已經無力自己灌錄發行了。
只能尋求與其他唱片公司的合作。
這段時間,他們已經接觸了幾家唱片公司,但是得到的合作條件,都不符合他們的預期,所以合作暫時還沒有達成。
原本,如果沒有在鄧麗珺演唱會上的偶遇,讓錢仲武想起《少女雜志》這回事,傳奇唱片不插這一腳,“法安利制作公司”最終會選擇與寶麗金唱片合作,發行這張《少女雜志》。
陳卉嫻也會因為這個契機,走入寶麗金唱片的視線,最終被寶麗金唱片簽下。
現在,就算沒有其他因素,光憑這張《少女雜志》的質量,傳奇唱片,也要把它從寶麗金唱片那里截胡下來。
安格斯幾人,對當下港島歌壇的認知,還是蠻清晰的,像陳卉嫻這樣形象靚麗的青春歌手,確實是現在港島歌壇的缺失。
就像錢仲武之前,港島歌壇也沒有真正的唱跳型歌手一樣,現在的港島歌壇,也找不出一名貨真價實的青春玉女類型的歌手。
他們的這張《少女雜志》,算是填補了港島歌壇的一個空白。
而且,安格斯作為包辦了這張唱片所有歌曲創作的人,音樂才華還是蠻不錯的,有幾首歌,確實有些水準。
再加上陳卉嫻被上帝吻過的天生嗓音。
這張《少女雜志》,原時空在上市之后,在港島歌壇成功掀起一股青春旋風,唱片銷量達到了白金。
寶麗金唱片作為發行方,不僅因此發掘到陳卉嫻這樣一位天后級的歌手,還大賺了一筆。
現在,這份機緣,就算硬搶,錢仲武也要把它搶過來。
安格斯幾人的“法安利制作公司”,現在已經快要走到窮途末路了,從銀行借貸的10萬港幣,每天都要付利息,本金也快到期了。
手里雖然有一個被他們看好的《少女雜志》的母帶,但是沒錢灌錄,也沒有渠道上市發行,遠水解不了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