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半會讓交好的官吏前來探望,一探虛實,甚至派本宗的人來探望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找的大夫必須是灌縣有名的大夫,這樣才能讓其他人不帶大夫前來。”
“羅網中也需要大夫,不要做下殺孽,將那位大夫拉進羅網,做一個外圍人員。”
“本官就不信,靈劍宗能夠忍心放棄這大好機會……”
趙飛揚對于大夫醫生是相當尊重的,他要是不吩咐,以羅網的行事風格搞不好大夫,甚至大夫一家都要被滅口。
至于怎么樣讓大夫乖乖配合,無非就是威逼利誘,具體怎么做,羅網內行,就不需要他多操心了。
“屬下明白了。”
大司命的確明白了,這是示敵以弱,請君入甕啊。
……
趙飛揚回到府邸后不久,觀戰的吃瓜群眾也回到了灌縣的各處,將比武的過程,結果繪聲繪色的描繪了出來。
很快,沒有閑工夫去現場的人也得知了現場的熱鬧,比武的過程,結果。
就在此時,關于比武的條件流傳而出。
他們的縣尉大人為了灌縣的治安可謂是煞費苦心,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打贏靈劍宗的弟子,讓大家能有一個安定和平的生活環境。
很多人親眼看見縣尉大人下了擂臺就吐血了,這可讓大量民眾們感動壞了。
第二天,消息傳得愈廣,縣城里已經傳開了。
城西,距離趙飛揚府邸不遠的民眾紛紛自發的送來各種禮物,酒水,雞鴨豬羊,糕點干果,蔬菜水果等,一片赤誠之心。
趙飛揚拖著“病體”,面色蒼白的來到府邸大門口,眼含熱淚的勸說著前來感謝的民眾,說這都是他應該做的,讓他們將禮物都帶回去。
高高在上的縣尉大人如此體貼清廉,百姓們更加激動,更加感動了,非要送,不收不行。
最后趙飛揚好說歹說,象征性的收了一部分,還表現出撐不住的樣子,才總算把百姓們給送走了。
百姓們走的時候,有些感性的都是眼含熱淚的。
縣尉大人多體貼親民啊。
強撐著病體出來,讓他們將禮物回去帶給家人,好好改善生活,而且照顧到了他們面子,收了一點禮物。
份額很少,十分之一都不到,酒肉一點不收,只收了一些糕點干果,蔬菜瓜果。
趙飛揚的所作所為隨著離去的百姓傳播,正經百姓人人豎起大拇指稱頌,聲望一時無二!
灌縣百姓并不是都知道縣令是誰,縣丞是誰,但人人都知道縣尉是誰!
對于一時無二的聲望以及百姓的小部分禮物,趙飛揚問心無愧。
雖然他的確耍了手段,但這種行為論跡不論心,百姓們實實在在的享受到了好處就足夠了。
說得天花亂墜,百姓一點好處沒享受到,還起了反作用,有什么屁用?
將百姓勸說離開后,趙府就閉門謝客了,輕易不見人。
……
趙飛揚的各種情況自然瞞不過人,不需要刻意打探就能知曉,談論的人很多。
對于趙飛揚的所作所為,縣衙中的低級官吏稱贊有加。
縣衙中的高級官吏反應各不相同,有敬佩的,有稱贊的,有不屑,有嫉妒的,有忌憚的,人生百態,不一而足。
王庭情緒就比較復雜,又敬佩,又忌憚。
敬佩趙飛揚的所作所為,不管背后有什么復雜的原因,但的確那樣做了。
忌憚的則是趙飛揚的聲望,雖然這些聲望并不能取代他一縣老大的位置,但如果要搗亂,那他做什么事都很難成。
龐大的聲望使得下面的人會支持趙飛揚,而不是支持他。
鄭坤則是又嫉妒,又忌憚,又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