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國繼續訴說這他跟李秀美的事,傾聽者只有楚天羽一個人。
時間在流逝,人在變,世界也在變,李秀美沒有考上大學,去了她父親的工廠工作,趙衛國考上了大專,在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專的人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各大院校還沒有擴招,也沒有那么多花錢就可以上的私立學校。
但是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趙衛國做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決定,他撕了錄取通知書,因為他很清楚如果自己去上學就會很久見不到李秀美,他做不到間隔如此長的時間不能見到李秀美。
那天趙衛國是幸福的,但他的家卻是愁云慘淡,趙衛國的家條件并不好,甚至很差,他父母希望趙衛國能通過學習改變他自己的一生,但是他卻沒有考上大學,一家人的希望全部落空,他當年并不能理解父母還有自己的幾個哥哥姐姐會那么的失落,他只是開心著,他只是幸福著,沒有考上大學,他就可以留在這個城市,每天都可以見到李秀美,跟她手牽著手去公園,去看電影,去給她在路邊的冷飲店里買上一瓶她最喜歡喝的橙味汽水。
當天趙衛國清晰的記得他的父親連續抽了一盒煙后一拍桌子道:“復讀!”
這兩個字對于趙衛國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復讀意味著他又要去學校,而不能去工作,不能工作就賺不到錢娶李秀美。
年少的趙衛國立刻跟父親產生了爭執,他有生以來頭一次挨了父親的耳光,他清晰的記得在印象中一直高大的父親,在打了他后一下就仿佛老了十幾歲,整個人跟丟了魂似的走出去,在院子里坐了一夜。
趙衛國當年不能理解父親的心情,但是現在他能理解了,那個晚上他父親不光恨他不懂事,同時也在埋怨自己沒本事,沒教育好自己的兒子,沒能賺到更多的錢讓家里的孩子、老婆過得更好,他是個失敗的男人,一個沒用的男人,一個連自己兒子都教育不好的窩囊廢,那天他死于死灰,那天他丟了半條命。
但這些都是現在趙衛國才明白的,他知道自己深深的傷害了自己的父親,他自責而難受,但卻不后悔當年的決定。
趙衛國很快就在街道上找了個活,在皮鞋廠當學徒,學做皮鞋,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認為自己的工作很好,能學一門手藝,掌握了一門手藝就不會餓死,就能賺到足夠的錢娶李秀美。
但是趙衛國想的太簡單了,當時的華夏已經開始改革開放了,腦子活絡的特區人民已經在制作款式精美的皮鞋,而趙衛國所在的內地這家鞋廠制作的鞋雖然用料好,但款式太舊,生產出來的產品根本就無人問津,趙衛國才上班一年廠子就黃了,最后兩個月的工資廠子沒有給,而是給了他十六雙皮鞋當工資。
那一刻趙衛國提著皮鞋感覺天塌地陷,他所有的理想都因為他的失業而變成了泡沫。
他沒臉去找李秀美,因為他早就答應她賺到足夠的錢就去他家跟他父母提親,一年的工作趙衛國沒賺到多少錢,沒有錢他就沒辦法實現他的諾言,所以他不敢去找李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