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更習慣以力壓人——
當阿爾比雷歐消失的那一刻,正站在十字路口的丁越突然感覺腳下一片粘稠,馬路不知道什么時候被融化,變成粘稠的瀝青,而且還在不斷縮小面積,整個十字路口直接變成了旋渦,將周圍同樣開始液化的大廈開始往中間拽,旋渦的速度緩慢而堅韌,將丁越死死吸在中間動彈不得。
而后灰白色的仇恨之焰自丁越體內席卷而出,所觸碰之物瞬間恢復了‘正常’,其實也算不上多正常,最少正常的路面不會呈現出一片旋渦的紋理
丁越扔掉手中的槍械,撲向旁邊的大廈,在上面徒手攀爬,快速接近阿爾比雷歐的位置,他的眼睛沒有其他人,只有阿爾比雷歐!
他原本想把自己隱藏在等待收割的人群中,偷襲阿爾比雷歐,但丁越發現自己過不去良心那一關,他也許會死,會失敗,但不能否認,他確實擁有阻止阿爾比雷歐的力量。
如果丁越選擇了那個計劃,被殺死的人就成了丁越的計劃中被犧牲的那部分,他從骨子里排斥這種做法,因為他不久前就也還是‘隨時可被拋棄那部分’.
“我將變成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這是奧本海默發明核彈后的感慨,同時也是世人在過去一個世紀中對核彈的認知。
從核彈誕生后,人類就經常自嘲,說他們是一種善于自我毀滅的物種,而這種話早過去的幾千年中,都沒有人有資格這樣感慨,因為他們做不到。
在第一顆核彈爆炸時,人類還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末期,第三次工業革命剛剛開始,從那時起它就是人類歷史上所制造的最具有殺傷力的武器,并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現在,人類已經能在月球上建造永久定居點,在火星上開拓了實驗性農場,甚至將自己的步伐邁到了柯伊伯帶,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界建造一座永恒之城。
但核彈依然是人類武器庫中的明珠,是力量和最終權利的象征,無數人都相信如果人類有一天要進入終焉時代,一定是因為核彈。
但核彈究竟是什么?
被塑造成傳統炸彈形狀的小男孩和胖子,不過是為了方便投擲而加裝的金屬外殼而已,小一點的核彈可以被裝進手提箱,而人類歷史上制造過的最大的核彈,則看起來更像是某種火箭發動機。
但那些的東西都只是核彈作為武器的一面,它們是可改變的。
唐吉需要更深刻的東西,就像前代暴怒一樣,它當時為人類塑造的復仇利器雖然是一堆冷兵器,但當武器損毀,用普通金屬進行修補,甚至熔煉后重新鍛造,形態從劍變成了大錘,或是被拆散變成箭頭,也都依然具有復仇利器的特性,可以分享暴怒的規則之力。
顯然前代暴怒留下的不只是刀劍那么簡單,他留下是一種規則,一種概念,但以那些冷兵器為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