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那群社會學家列的時間表,如果沒有其他變量和轉機出現,人類文明估計還能在玩家的攻勢下堅持幾個月,然后成建制的反擊就會開始走下峰值,并以加速形態不斷下滑。
這還是建立在現有玩家數量不會繼續大規模增加的基礎上,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玩家的數量一直在增加,卡卡爾夫之前說過的話正在不斷被驗證——
玩家和他們相比并不是少數派,恰恰相反,他們甚至在人力資源上更勝一籌,以至于需要最嚴格的人口控制計劃,只有有人死了,才會有新生兒獲得批準,得以出生。
米科爾森的末日計劃,是建立在大規模殺傷玩家能對玩家形成有效恐嚇的基礎上,他沒說過,如果計劃后,玩家大規模死亡后,卻依然愿意繼續投入人力資源該怎么辦。
而另一個事實就是,盡管已經和天人組織實質性開戰,但米科爾森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阻礙過鳳凰城計劃的實施。
也許在他心里,那些移民鳳凰城的家伙,才是人類最后的火種吧...盡管他們大部分都是利己主義者,罪惡滿身,但客觀來講,在這種世界末日面前,船票似乎是唯一一種相對‘公平’的幸存者篩選方式了。
資本的純粹性剔除了所有沽名釣譽之輩,像養蠱一樣通過市場不斷篩選那些不夠‘強’的個體,這些個體又會為了自己的生存問題而主動動起來,去篩選最好的工程師,學者,去主動優化整個流程。
米科爾森甚至想將這種持續了數年之久,代表了極端資本主義效率的流程給記錄下來,那些資本的實體代表幾乎解決自己面前所有的障礙,最終將鳳凰城計劃的進度整整加快了一倍還多一點。
這是項目管理的藝術,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藝術,米科爾森甚至都從中學到了很多。
...
“五千噸當量的便攜式核彈,先拿它練練手吧。”米科爾森站在唐吉面前,和吳千映一樣,他對唐吉如何把普通的武器變成能徹底殺死玩家的武器,充滿了好奇。
就目前而言,玩家對于這個世界而言無疑是一種高維生物,他們之間本不該有什么戰爭可言,但唐吉讓這一切有了轉機。
至于吳千映,她雖然一直在牧牧不倦的尋找著唐吉身上的秘密,但卻很清楚自己的極限在哪,以人類現有的認知,以及所剩的時間,恐怕是不能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但記錄依然需要記錄,畢竟這也算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里程碑了。
唐吉看著眼前好像圣斗士用來裝圣衣的箱子那么大的核彈,伸手觸摸了一下其表面,這不是他第一次見到核彈,但他之前對這東西不夠熟悉,而現在——
核彈,裂變彈,內爆式觸發,由引爆器引爆內部爆炸物,沖擊波驅動钚碎片形成一個球,當亞臨界質量的燃料塊結合時,鈾235或钚239碎片撞擊位于球心的中子源,由此裂變反應開始,毀滅降臨...
唐吉對它的原理了如指掌,卻又無法將之視為槍械,刀劍那樣的直接傷害武器。
想要讓這些死物變成復仇利器,唐吉首相需要做的是感受這些死物背后所關聯的概念...
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則,從冷兵器時代開始,刀劍的鋒利就伴隨著人類戰爭的進程,不斷在人類文明中扮演它們自己的角色。
一直到槍支的出現,人類逐漸適應了新的死亡方式,呯!的一聲,小小的彈丸成了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槍響就代表著有人受傷,有人死亡。
在這段堪稱漫長的過程中,人類的潛意識海中已經對這些武器形成基本的概念,這一點非常重要。
而現在隨著玩家們肆無忌憚的使用著核武器,人類對這種東西也正在變得的越來越熟悉,越來越恐懼,它和被傷害,恐懼,死亡這種概念的關聯性正在變得越來越強。
而除此以外,唐吉自己對核彈這種死物的定義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