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奪者們的速度很快,畢竟這片土地上現在也沒剩下什么東西阻礙他們,澳洲東海岸地區雖然沒有直接遭受核爆沖擊,但它依然在米科爾森所編織的毀滅之網中。
而且,這里也同樣飽受大風暴的摧殘,只是因為海洋的保護,這里沒有出現聯邦大陸上那種致命的金屬風暴吹拂,而且因為海洋的滋潤,地表的綠色植物也在大風暴減弱后,逐漸開始恢復了生機。
最少,在開始沙漠化的土地上已經開始有雜草開始露頭,享受著雨水和陽光的照拂,頑強的展現生機了。
但下一秒,它就遭到了汽車輪胎無情的碾壓,盡管輪胎本身滿是裂痕,盡管在奔馳的道路上,這輛車時不時會拋下什么‘不必要’的零件,它也依然是從天啟日前傳承下來的工業產品。
在鋼鐵和生命的對抗中,前者總能取得勝利。
馬爾庫斯乘坐的車,是一輛被加裝了越野懸掛加長轎車,看起來風格非常沖突,但考慮到車身是防彈的,這玩意在掠奪者團隊中也算是鎮幫之寶了。
雖然馬爾庫斯有著非常掠奪者的外表,比如大面積紋身,比如強壯的身體,以及兇狠的長相,但坐在后排的馬爾庫斯此時卻顯得和整個掠奪者車隊都格格不入他正在寫日記。
“如果那艘船能用,也許我們可以沿著海岸線一路向西,聽說那邊有天啟日前建立的避難所,遠比這里繁華的多,但我首先要說服其他人,不能把海員之家的人都殺光。
我需要人開船,但我身邊愿意學習新知識的人太少了,即使是阿爾斯通也不行,我感覺如果哪天我砸碎他的腦袋,里面流出來的東西恐怕都是液體,那里早就什么都沒有了。
也許我該更多的保留一些能正常思考的奴隸了,尤其是舊人類,但怎么說服其他人依然是個問題。
我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句話,寫的是——對這個世界看得越多,我就越不滿,我越來越理解這句話了,舊人類的傲慢,不知悔改,新人類的無知和愚蠢,都讓我難以忍受,我希望他們全都去死。”
馬爾庫斯把自己今天所想的都記在了日記里,等他打開天窗,探頭出去的時候已經又是那個食人魔心中的完美領袖了:“為了食物,和奴隸!加速!”
實際上掠奪者們根本不需要動員,他們本身就是廢土上的蝗蟲,為了生存他們什么都做,什么都吃,沒有任何底線。
嚴格來說,馬爾庫斯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東海岸的掠奪者群體,讓那些幸存者們有了一絲喘息才發展到了今天這個規模。
馬爾庫斯的手下雖然只有不到五百人,但在他崛起的工程中,他殺死了差不多兩倍數量的同行,還暗中控制著其他幾個人數過百的掠奪者群體。
廢土上的生態環境導致了無論是掠奪者還是幸存者,聚落人數都很難超過兩百人,超過這個人數,所消耗的物資就超過了廢土能提供的極限。
馬爾庫斯之所以能夠維持自己營地的規模,歸根結底還是依靠著阿爾斯通所掌握的克隆人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