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終在蘇什瑪的率領下成功逃出避難所的幸存者,總人數也不過數千之數,也就是說在11號避難所中一度有十幾萬恒河病毒感染者。
而在過去的二十幾年里,這些恒河病毒的感染者,在11號避難所中就像養蠱一樣互相殘食。
要知道在感染恒河病毒的初期階段,感染者并不會立刻失去理智,而是會變的易怒且殘忍,但依然保留著大量曾經屬于人類的經驗和技藝。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11號避難所中所發生的事遠遠不是野獸之間的沖突,其中還摻雜了大量只有人類才能想象出來的殘忍之事。
恒河病毒本質上是一種放大欲望的媒介,它確實起源自霍夫海姆的實驗室,但在全世界范圍內蔓延開來之后,可以肯定的是恒河病毒受到了來自暴食基因的污染,才會最終導致如此具有活性。
巧合的是七原罪的本質也是情緒,所以很難不讓人去想象恒河病毒和七原罪之間沒有什么其他聯系。
吳千映博士作為生物領域的top級人物,雖然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超人類以及七原罪本身上,但她依然布置了一個級別足夠高的科研小組持續跟蹤恒河病毒的發展和變異。
并不是吳千映博士不重視恒河病毒,而是因為她手頭的資源和機會太多了,她所需要關注的領域也太廣了,但她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而那個小組早在一年前就提出了恒河病毒極有可能和現階段世界各地都出現了大量掠奪者的現狀有關聯,也許并不是人類在天啟日以及大風暴的壓力之下蛻變成了掠奪者,這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基因污染。
當然,小組內的科研者目前還沒有找到兩者之間的直接證據,恒河病毒的變異速度太快了,而且很多時候他們還要面臨著暴食基因的污染帶來的額外難度。
但相比于天啟日之前,或者更進一步,相比于超人類浪潮之前,人類這個種族在自我愈合這個領域有了非常長遠的發展。
這其中不僅有開拓者濫用含有暴食基因的藥物,對人類造成基因污染有關,在那之后被大規模推廣的治療針劑,也同樣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那些含有暴食基因信息的治療針劑,只要使用過之后,就會對使用者造成基因污染,這種基因污染還是可遺傳的。
只不過就目前而言,在將近三十年的觀察期中,吳千映都還沒有通過數據發現對人類有害的變異方向,那些源自暴食的基因污染似乎就老老實實的只專注于人體自我愈合領域。
但那終歸只不過是表象,在恒河地區11號避難所中,源自暴食的基因污染最終在恒河病毒的掩護之下,露出了自己的猙獰。
接了任務的玩家們,為了避難所的資源,為了獲得更多的高品質素體,前仆后繼的沖進了恒河11號避難所。
然后他們就在避難所里遭遇了全新的恐怖體驗,具體怎么說呢
三百名裝備了符合天啟日前聯軍單兵標準裝備,且經過簡單訓練,有足夠戰斗經驗的玩家進入了11號避難所,然后在短短45分鐘之內全軍覆沒,沒有一個人成功逃出避難所的范圍。
玩家們戰死后在論壇里互相討論的內容基本都是,殺死你的怪物有多大,長的有多奇怪?
顯然,在蘇什瑪那一伙幸存者里成功逃離避難所之后,避難所中發生了一些巨大的改變。
在耗盡了避難所內所有食物供給之后,那些感染者之間只能互相成為食物,互相吞噬。
而縱觀感染者體內生命力最頑強,最有活性的成分,自然而然就是屬于暴食的那部分。
這些感染者互相吞噬之后,就相當于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雜質過濾,從數量級上提高了自己體內暴食成分的含量。
當然,也可以說含有暴食基因的那些成分本身就具有抱團的特性,它們之間沒有任何基因壁壘,就像積木一樣,湊在一起,即插即用,越拼越大。
但沒人知道是不是暴食的潛意識在背后主導這一切,因為在地表上同樣含有暴食基因的阿米爾原蟲就依然保持著那種無害的食草動物的風格,以有害輻射為食物,從未發生過具有攻擊性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