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出工比較涼快,土曬太干也拔不起來,五點多,天剛蒙蒙亮大家都在外頭干活了。
婦女負責拔花生,小孩老人帶著凳子在地里摘花生,男人負責挑回一部分到打谷場。
小丫和老媽也跟著出工了,倒不是圖這幾個工分,主要是想像個正常農村人。
適當的時候參與輕松點的勞動,這也是必須的。
才干了一天,老媽就不讓小丫出工了,家里都沒個老人煮飯,忙到收工回來,人家都有現成的飯吃,小丫家還得等煮,那還是算了吧。
王家莊人現在出工可是熱情高漲,除了討論今年這收成,還討論玉米咋分,分了要咋吃。
甚至還討論到今年的磚廠分紅,工分值多少錢了。
“今年咱這花生產量高,花生油都得多分兩斤了。”
“可不,那玉米都時候分了你們準備咋吃?就蒸了吃還是煮粥啊?還是像電影里掛起來晾著?”
“不知道啊,我到時候問問王隊長,要是能換糧,我還準備拿去換糧呢,還是大米吃著習慣。”
“對對對,我也是這么想的,我說咱今年這工分數,可能到時候至少要值一毛錢了。”
“一個工分一毛算啥,咱那磚廠分紅都不得了,還不算那些野菜草藥的收入呢。”
……
這么一劃算著,好幾戶人家都想著要蓋磚瓦房了。
那些兒子老大了還沒說上媳婦的,最近聽說都有媒婆上門了。
按說夏天又是農忙,大家都忙的半死,不是說親的季節啊,當然這只是針對往年來說。
今年王家莊不一樣啊,人家這收成好,收入高,大家可都看得到啊,嫁過來不但不挨餓,禮金也比別的村給的高。
附近那些大隊有姑娘的人家,都趕緊托人來說媒了,不然等閑下來,競爭可就大了。
好幾戶有媒婆上門的人家,真是假裝煩惱的在地里嘮叨了。
“你說我們這現在忙得半死,媒婆還非要這個時間趕著上門,來了還不得接待,還好那姑娘不錯,也勤快。”
“可不,我們家也來了幾個,我那小叔子還挑了挑去的,昨天總算定下來了,準備安排年底就結婚。”
嘖嘖,一個個拿這事出來顯擺。
村里好些有閨女的人家,也不舍得讓閨女嫁出去了,連美娟也都開始替自己家小姑子劃算了。
“我家大妞可得在村里找,你們看看哪家有合適的?”
“你那小姑子才多大?十六歲就要說親,早了點吧,人家得多送好幾個節呢。中秋端午還好一點,春節可是大節,得多花不少錢,我覺得還是再等等。”
“早是早了點,不是怕好小伙都被人定走了嘛。”
哈哈哈!
大家邊干活邊聊著,那笑聲都傳出好遠。
劉雙喜雖說年紀越來越大,人家那腰桿子可是越來越直了。
他老人家想不到的是,自己在這把年紀了,還能再升一級,這兩天居然提升為書記了。
這官真是王成讓出來的。
這次吳青峰是直接提名王成任王家莊書記,老王同志就一個勁的推辭,說自己資歷淺,先擔任大隊長,不然哪里輪得到劉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