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旨宣讀的那一刻。
奚舟眼中的小孫兒,金光裹身,鏈接國運!
直至此時,小孫兒才成為真正的國君,肩負起了大漢之國運。
“報——”
百官還未自震驚之中脫離,便聽得一聲長喝于殿外傳來,由遠及近。
殿門口,未經通傳,便闖入一名如血葫蘆般的著甲兵士。
殿外值守無人攔截,證明此人乃身攜急報軍情的前線將士!
那兵士撲倒在地,隨之爬起,單膝跪地,抱拳稟道:
“烏桓于午夜時分,夜襲受降、白狼二城!
“至今早寅初,受降城已失!”
“白狼城岌岌可危!”
朝堂眾臣聞聽此等快馬急報,當下就已是慌了陣腳。
一時間,朝堂之上頓時便是群鴉競噪。
有甚者,更是滿臉驚恐焦躁不已,恨不得馬上離開這朝會大殿。
奚政此刻心中也是慌如亂麻,不知如何是好。
早在昨夜斬烏桓來使他便明了,烏桓大軍扣關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未曾料想當夜便就有行動。
一夜,破受降城,白狼更是面臨傾倒。
如今大漢已成撮爾小國,按照此等破城速度。
一天之間。
大漢就要滅國!
“圣祖,這可如何是好啊!”
奚政焦急萬分。
胸口更似有大山壓迫,難以呼吸。
奚舟蹲坐于郭勝肩膀之上,剛欲開口安撫他這小孫兒。
王座之下,甄興闊步上前,朗聲而道。
“大王,受降城破,白狼傾倒已是定數。”
“此時若不決定,難道要讓大漢十萬人口殉葬嗎?”
“大王還未及冠,這種危急時分未曾有過經歷。”
“若是大王做不出這個決定……”
“那么臣便懇請大王,請太后攝政,大將軍輔之。”
甄興躬身,臉上表情微妙。
果不其然。
自甄興說話開始,大殿上的聒噪之音便是戛然而止。
到甄興躬身請求,大殿之上便是整整齊齊的附議之聲。
霎時間,朝堂之上跪倒一片。
除甄興之外,只那么幾人躊躇站立。
這幾人皆是手無實權,不屬太后與大將軍任何一方陣營。
此時他們皆是搖頭嘆息。
猶如鶴立雞群。
見此一幕,奚政心中已有怒火中燒,卻又是不知所措。
只好在心中求助圣祖奚舟。
“圣祖,這,這可如何是好。”
奚舟仍是蹲坐姿態,可臉上已然是綴滿了陣陣寒意。
當初大漢為何能霸唱天下,有他大哥奚楫驍勇善戰,勵精圖治之功。
但更多的是,當年的大漢朝堂。
站著的是一群謀臣猛將。
于國,不食周粟,憂盛危明。
于君,肝腦涂地,主憂臣辱。
上下皆是一心,主圣臣良。
這樣的大漢,外敵怎敢侵擾!
再看如今大漢。
朝堂之上,手握實權者。
皆是奸同鬼蜮,行若狐鼠之輩。
此等妄臣,如何能抗負得起大漢振興。
再看自己這小孫兒。
雖有圣帝明王之志,但那是安國之象。
此等正是大夏即將傾覆的危難時機。
不可孚尹明達,唯有梟亂天下。
唯有此,大漢才有振興之日。
面對小孫兒那急躁呼喚,奚舟只是不輕不淡地說道。
“你作何想?”
“王旨即出,怎能,怎能收回。”
“可眼下……”
奚政心中似是打起來退堂鼓。
哪怕圣祖傍身,他依舊沒有信心退敵。
事實也的確如此。
奚舟搖頭。
果然還是年級太小,還需磨煉。
“如今你是大漢的王,是降還是如何,都由你決定。”
“若降,老祖與你緣分于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