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師回朝后,奚政便開始處理政事。
之前因為大敵當前,為免引起動亂,奚政只是將大將軍、甄興等人斬首,以震宵小。
沒了這二人,太后一黨便掀不起什么大浪。
但這并不代表,奚政便能饒過這些人。
以往,整個朝政都被太后一黨把持,忠臣良將被打壓。
這些人,無不是漢國的蛀蟲!
尤其是甄家和鄭家!
甄家本是上谷郡南逃的小家族,因甄冪而發跡。
奚仁杰在位二十年間,不斷提拔,三公九卿,甄家上下竟是占了七個位置。
封侯之人,更是多達十數位!
而鄭家,便是大將軍的家族,也是由奚仁杰親自提拔起來的。
漢國軍事,近半數由鄭家把持。
這兩家勾結,這才形成了以太后為核心的利益集團。
奚政御駕出征之時,怕的就是這些人在后方作亂。
這些人之所以沒有成氣候,全因荀彧坐鎮后方!
待奚政回來之時,京城天牢和大理寺,竟是裝滿了人。
當然,這也有奚政在之前,就將兵權都牢牢控制的原因。
以至于太后黨在作亂之時,沒有一支正規軍隊。
可能夠憑借區區三百甲士,就能將太后黨一網打盡,荀彧的能力毋庸置疑。
太后黨牽涉的人太多,朝堂為之一空。
盡管有被打壓的皇黨填補空缺,中樞依然還是癱瘓了大半。
所以在回京后,奚政便纏著奚舟,希望老祖能再賜他幾個荀彧一般的不世政才。
其實以漢國如今區區兩郡之地的體量,一個荀彧綽綽有余。
荀彧的能力,足以治理一州之地。
奚政,志在天下!
而奚舟,也不會讓漢國只偏安一隅。
隨著國家的擴張,一個朝廷班子尤為重要。
而這些,對奚舟來說,無非是幾張卡片的事。
而奚政,在奚舟的建議下,對大漢中樞,也進行了改革!
原本的三公九卿不復存在,設內閣五部、樞密院,實現軍政分離。
以張居正為左相,亦是內閣首輔,諸葛亮為右相,二人總攬政務。
禮部尚書班超,侍郎寇準。
刑部尚書衛鞅,侍郎包拯。
戶部尚書蕭何,侍郎劉穆之。
工部尚書李冰,侍郎楊思齊。
吏部尚書王猛,侍郎李斯。
除此之外,設御史臺,擢范仲淹為御史大夫。
奚家宗正,則是太上王奚仁杰。
擢岳飛為樞密使,尉繚、荀彧為樞密副使。
奚政自領全國兵馬大元帥,以岳飛為柱國大將軍。
薛禮、楊再興、呂布、霍去病為四鎮將軍。
另擢李元芳為一品帶刀侍衛,郭盛為御林將軍。
從上到下,大漢軍政被奚政換了個遍。
對原本的文武大臣來說,這些人都是一些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白衣。
朝野上下,盡管懾于君威,沒有人敢非議,但心底總是不服氣的。
很快,他們便發現,軍政大事被這些來路不明之人處理得井井有條,雞蛋里都挑不出骨頭。
朝野之臣,自問無人能夠做到一絲不茍。
這些人,皆是百年一難遇的治世能臣,亂世名將,豈是一絲不茍方能形容的?
張居正等人神通盡顯,其手段,可驚為天人!
不過短短三日,原本朝臣心服口服,再無幽怨。
有這些人在,何愁大漢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