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中的劍身越來越大,奚政心中不禁大呼一聲吾命休矣!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支箭矢破空而來,直接射在了那劍身之上。
哐當一聲,火花一閃而過,這把上好的青銅劍,竟是被這一箭射斷!
彈飛的斷劍貼著奚政的發絲而過,卻是呂布的怒吼聲傳來:“王上莫怕,奉先來也!”
卻見呂布此時將大弓挎回身上,手中方天畫戟甩動間,幾個黑衣人瞬間被橫掃。
再看其后面,黑衣人已經倒下一大片!
李珅被這一箭傳來的震力震傷手腕,連手中的斷劍都難以握住。
他咬了咬牙,連忙道:“快,殺了漢王!”
在他四周的幾個黑衣人哪里還需要他提醒,皆是提劍而上。
但他們再快,哪里快得過騎馬的呂布?
奚政此時已捂著手腕,往后退了幾步。
那幾個黑衣人正跨出兩步,呂布便策馬而至。
隨著一聲“休傷我王”,一人一馬疾馳而至,將這幾個黑衣人撞飛。
隨即呂布勒馬而停,方天畫戟杵在地上,將奚政護衛在后,虎目冷漠地凝視著李珅。
李珅眼見大勢已去,當即長嘆一聲,閉上了雙目。
就在呂布要結果李珅之時,奚政的聲音從后面傳來。
“呂將軍,這李先生是大才,孤不忍殺之。”
呂布聞言,沒有任何猶豫,停下動作。
李珅睜開雙眼,不可置信地說道:“漢王,某可是敵將,亦是刺殺你的刺客!”
奚政越過呂布,走到李珅跟前,目光誠懇道:“食君之祿,替君分憂,王命不可違,此乃其一。”
“李先生是燕國人,如今漢燕關系緊張,刺殺孤只會贏得天下稱頌,此為其二。”
“李珅才名,天下皆知,孤不忍殺之,此為其三。”
“不論從哪一點來說,孤都沒有殺你的理由,你走吧。”
李珅身子一顫,眼眶微紅:“李某死不足惜,此次行刺,乃是立下了軍令狀,若失敗,我等亦無法回到軍營!”
他環顧四周,戰斗早已停止。
戰場上還剩下二百多名兄弟,他沉聲道:“只希望漢王能夠放過我這些弟兄,他們都是燕國個頂個的男兒。”
“軍人,當堂堂正正地死在戰場之上,而不是行這刺客之事,屈辱而死!”
“愿用李珅的性命,換來這些弟兄的生命!”
奚政嘆了口氣:“孤放過你這些兄弟,他們便能活?他們的妻兒恐怕都在燕王手中!”
李珅聞言一窒,卻是長嘆一聲,再無言語。
奚政看著李珅,眼中盡是誠懇。
這李珅,確實是名傳天下的名士。
其年少時便師從儒家名門,并拜入兵法大家的門下。
后來回到燕國,又樂善好施,廣交義士。
而他雖然為燕國人,其對蒼生的態度,又不僅限于燕國。
十年前他在魯國游歷時,有一村被盜匪襲擾,李珅與家中護衛仗義相助,令村子免于洗劫。
同時他還配合當地官府,將這伙盜匪連根拔起。
從那天起,李珅便在魯國一年,專門處理盜匪事宜,深受魯國百姓和地方官員的敬重。
當時魯王聽說了這時,當即親自接見,并下旨封他為蕩寇侯,并想留下李珅為魯國官員。
但李珅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魯王一再挽留,卻并沒能如意。
第二年,李珅離開魯國,北上途中經過齊國。
在齊國境內,他再次碰到盜匪。
于是他又在齊國待了一年,行那蕩寇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