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松張了張嘴,隨即像是想到了什么,不敢置信地道:“楊清國安敢如此?”
江明嘿嘿一笑:“這有什么不敢的,燕國一成不變的秩序太讓人壓抑,這楊清國乃是庶子出身,隱忍的這么多年,第一次嘗到權力的滋味兒。”
說到這,他便停了下來,后面不用猜也知道他想說什么。
江明和唐松,亦是世家門閥子弟。
雖然楊清國出身楊家,但論身份,他們卻是各自家族中的嫡子。
像楊清國這樣庶子出身的人,哪怕能夠爬到大將軍的位置,也沒有絕對的權力。
整個大燕軍隊,最終還是由各大世家聯合說了算。
而楊清平一人,就能掌握一半的話語權,比燕王本身的話還要管用。
作為一個傀儡,只能撈錢,換任何人在楊清國的位置,顯然不甘。
他之所以不敢爭權,那是因為在燕國的秩序下,他那么做只會自尋死路。
但漢燕之戰,讓他得以徹底掌握燕軍,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將軍。
唐松沉聲道:“楊清國此番作為,便是想通過此戰,徹底掌控燕軍,進而把持權柄,以此取得與王室和世家門閥對抗的實力?”
利用軍隊自成一派的人太多了。
當年的燕侯,就是以微末士人的身份,再取得燕地世家門閥的幫助,成了一方軍閥。
這楊清國,顯然也是想走這個路子。
“哼,爭權奪利到不顧將士性命,某與這老賊不共戴天!”
唐松眼中怒火燃燒,恨恨地錘了一下桌子。
江明嘆了口氣,抬頭望向帳篷頂,目光中帶著一絲迷茫:“說這么多有甚用,我等皆為俘虜,又能把那楊清國如何?”
唐松聞言,方才充滿怒火的眼神,頓時頹然下來:“不錯,那老賊乃是大將軍,漢國恐怕不會殺他。”
就在這時,一聲爽朗的聲音響起:“那楊清國貪墨的糧餉,全在漁北城中,此人如此作為,便是大漢也看不下去!”
二人回頭,發現李珅不知何時,已經面帶笑容地站在賬前。
……
契丹自前段時日與漢國合作,將建奴給賣掉過后,大賺一筆。
當屈律大石帶著滿載而歸的戰利品回到升龍城,也代表著他徹底不再受太后管制。
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屈律大石便派出數萬大軍,向建奴進攻,妄圖一舉統一東胡都護。
但建奴的生命力之頑強,超乎他的想象。
契丹的騎兵,在白山黑水間,根本發揮不了太大作用。
而建奴人憑借著強悍的單兵作戰能力,以及地理優勢,對其進行游擊戰。
契丹兩次舉兵,最終都只是占得了部分領土。
但這點領土,相較于損失而言,根本不劃算。
屈律大石為了發動這場戰爭,幾乎傾全國之力。
契丹上上下下,基本都在他的打點之中。
那通過滅烏桓和與漢國合作,分得的部分建奴物資,在他的重賞賄賂下,竟然瞬間被消耗一空。
建奴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屈律大石這時候終于知道,神州那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到底是什么意思。
當年渤海國被滅,建奴人卻依然能夠在白山黑水間堅持到今天重新崛起,并不是沒有原因的。
屈律大石頹然間,卻是得到一個消息,漢國與燕國的戰爭打響了。
兩國之間,幾乎都是傾全國之兵。
這讓屈律,想到了祖先們的老本行,“打草谷”。
這么些年來,“打草谷”之事并沒有間斷。
不過由于烏桓的存在,契丹對漢地的掠奪,卻是逐年減少。
如今漢國與燕國大戰,屈律大石如此喜歡占便宜之人,豈有不趁火打劫的道理。
漢國如今蓬勃發展,在其賑濟糧的作用下,連遼東的家家戶戶,也能吃飽穿暖。
秋后的遼東已經開始打霜,此時正值膘肥馬壯的時節。
同時,也是草原各部“打草谷”的好時候。
接連在建奴手中吃了癟,又將大多戰利品都發放到了其他部落。
屈律家的本部兵馬,卻是意見很大。
屈律大石此時,便也顧不得跟漢國之前的協定,直接縱容屈律本部下的各部落,南下遼地“打草谷”。
原本貧瘠的遼東之地,以及有著遼國重兵把守的遼西,對契丹來說已是雞肋。
然而在漢國的新政下,這些地方的家家戶戶,皆有不少余糧。
在第一個部落嘗到甜頭后,更多的契丹部落也加入進來,讓遼地百姓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