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歐根為這個問題頭疼的時候,一封萊伯爾城新城區部分住宅修建完畢的報告送到了他的手中,這份報告是瑪麗亞書寫的,報告里詳細介紹了新城區的建設情況。
看到這份報告,歐根靈機一動,立刻想到了解決波河防線大批難民安置的方法,毫無疑問,將他們引導前往萊伯爾城,就是最好的辦法。
在這個時代,領民也是一種財富,一個貴族強弱與否,很大程度上要看他領地上有多少領民。
眼下萊伯爾城軍事力量已經足夠,領民卻是相對要少一些,很多工作都找不到工人去做,只能處在擱置狀態中。
而且這些難民也不是空著手離開波河防線的,按照當初訂立的規則,每個難民離開疏散區之時,都會得到十枚基爾德金幣的資助,也算是一種福利性的補償。
如果難民全部聚集到萊伯爾城的話,那么也就意味著這筆財富會隨之移動到那里,能夠極大推動萊伯爾城的商業運作。
從各方面來看,這都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情,歐根說干就干,立刻開始著手安排,利用車馬將一批批難民轉移到萊伯爾城當中。
就這樣,一大批遭受了苦難的可憐人開始源源不斷的轉移到萊伯爾地區,即將在那里開始全新的生活。
萊伯爾城新城區的住房都是市政府主持建設的,也算是市政府的財產,歐根也沒有把這些財產白白送給那些難民,而是采用三年免租的方式租借給他們。
有三年的時間緩沖,這些難民也能夠在萊伯爾城站穩腳跟,等到了那個時候,無論是要買下房子還是要繼續租借,也都有了選擇的余地。
波河防線積壓下來的公事,歐根花了足足三天時間才全部處理完畢,隨后,他終于空出了時間,可以去處理一些自己的事情。
第一件,歐根便來到了馬丁·路德神甫的住所,查看他《救贖之書》的編寫情況,倆個多月沒來,歐根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路德神甫的成果。
結果敲開門,露面的卻是一名女仆,女仆詢問歐根的來意,歐根只說是拜訪這里的主人,女仆便把他帶到了房間里的廳堂之中等候。
坐在大廳中華貴的木制家具上,打量著四周華麗的裝束,歐根充滿疑惑的想到:“怎么回事兒?難道路德神甫轉了性子,不在忠實于自己的上帝,而是開始貪圖人世間的享樂?”
想到這一點,歐根頓時產生了一種被欺騙的憤怒感,如果路德神甫真的敢這樣做,歐根絕對會讓他知道,在人間沒有什么享樂,只有無盡的痛苦,宛如地獄。
片刻后,當看到一個衣著華麗的貴婦在女仆的攙扶下款款走出以后,歐根就更懵逼了,難道路德神甫不只是開始享受,同時還在這短短倆個月里結了個婚?
不過很快,歐根就自己否定了這種猜測,因為眼前這名貴婦看上去已經三十出頭,年齡和路德神甫并不相稱,而且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個新婚的婦人。
那名貴婦走出來以后,不等歐根開口,便用一種高高在上的語氣冷聲問道:“你是誰?為什么要來拜訪我,我并不認識你。”
這次歐根是私人出訪,只穿著一身尋常衣服,也沒有攜帶自己的武器,也就難免會被人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