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蘭接到電話的時候還有些懵,掛了電話她才反應過來自己答應了什么。
“娘,你這是怎么了”劉英最近越來越忙,這不,婆婆回來,她就回家看一眼,就看到婆婆傻坐在電話旁。
“是不是弟妹打電話回來了出什么事了嗎”她有些緊張起來。
李玉蘭被劉英的大嗓門給驚醒過來。
瞪了她一眼,“多大的人了,還一驚一咋的。”
她把自己答應的事情告訴劉英。
劉英一聽,樂了“這是弟妹的孝心,你答應了就去唄,再說了,小浩跟著他二叔可比我們出息多了。”
她說這話其實也是有自己的想法。
二叔是個能干的,弟妹也是出息的,自己就這么一個兒子,總不能一直讓他在農村里待著,能跟著他二叔那再好不過。
當然,更重要的是,她也是個有野心的人,她和建興商量過了,就村里的養殖不夠,他們還得對外發展,
要不然地太遠,生意來回也不方便。
京都,她也想去,這次正好去找找場地,到時候在京都再開個養殖場也不錯。
有弟妹在,她就更放心。
“自己的孩子給別人,你這當媽的心夠大。”李玉蘭沒好氣瞪了大兒媳婦一眼。
“沒辦法,誰讓他二叔二嬸出息。”劉英不以為恥,反為榮。
“行了,這事我跟你爸商量一下。”
當天晚上,毛家全員到齊,商量著去京都的事。
“去唄。”毛建興滿是同意。
毛父也有些意動。
主要是,現在家里的活他也幫不上手,兒子請了人,他每天就在村里轉悠,無聊的很。
兒子同意,兒媳婦愿意,李玉蘭還能說什么,她也想平平他們。
“那成,我們就帶著小浩去京都,反正倩倩說家里大,咱們都去都有地住。”李玉蘭拍板去京都。
小浩轉學也很方便,毛建文這邊直接安排。
小浩上學晚,他就比平平安安他們高一個年級。
今年二年級,也不會影響他上課。
平平安安他們上學早,今年都一年紀了。前面說的年級是幼兒園的年級,也是中班的意思。
別看他們和自家堂哥相差了三歲,可他們上學早。
人也聰明,不愿意在幼兒園里待著,只好讓他們上一年紀。
五歲上一年級,也不算早,再過幾月,他們就六歲了。
只是小浩當年上學被耽擱了,八歲才上二年紀。
家里的事情交給請給請來的人后,夫妻二人就陪著一起上了京都。
這一行,夫妻二人也有著自己的打算。
這事他們沒對父母說,想著等確實了再說。
他們手里也有點積蓄,去大城市闖闖也不錯。
反正村里的事情他們也有可靠的人。
養雞場這里,劉英請了玉嬸等人。
豬場那邊,就請了他們幾家的男人,當然,田地里的活,也請了村里的老把式。
村長一家離開,讓村子里炸開了鍋,都說他去大城市里享福去了。
因這件事,也讓村里人更加重視教育。
讀書就能出人頭地,不用在村子里面朝黃土背朝天。
家里事忙活完,毛建文去王老那里報道。
江一橫比周炎早來,他手上要交接的事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