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這邊雖然干活的人很多,但都不是專業的,蘇文兄弟和葉建國都出去找施工隊,可是大家都忙著自家的重建,一時竟找不到人來蓋房子。
陳明虎來找葉琳說:“除了工錢,你能不能再出些糧食,或者中午管飯,這樣比較好找人,只要找一個工頭就行了,我和黃毛他們可以當小工。”
“可以,每天管一頓飯,另加一斤大米或者面粉。”
“這個條件肯定有人愿意,我這就去找。”
陳明虎和小弟們一起出去找,中午帶回來兩個人。
“除了工錢,你們真的管飯,每天還給一斤大米?”其中一個問道。
葉琳點頭說是。
“這活我們接了,我這去把挖機開來挖地基。”另一個人說。
有了兩人的加入,材料充足,半個月后,葉家的四間堂屋,三間偏房,蘇家的八間堂屋,六間偏房終于要竣工了。
三家選在同一日上梁,蘇母特意蒸了饅頭,上面點上紅點,和花生紅棗一起在上梁時撒給下面看熱鬧的孩子們,鞭炮一響,隨著房梁上撒落下的饅頭、花生、紅棗,孩子們一擁而上,當看到落在地上的饅頭時,眼睛一亮,趕緊撿了塞懷里,看熱鬧的村民們沒想到蘇家上梁竟然還撒饅頭,盡管饅頭只有拳頭大小,但那也是白面做的,對于每天基本吃紅薯玉米的村民來說,無疑是天上掉下來的美食,顧不得面子,加入了和孩子們的爭搶中。
鞭炮聲結束,人們紛紛上前向主家討要喜慶,蘇母把葉琳準備的糖果分發給大家,每個人都得了一把糖果。
站在遠處抱著小孫子看熱鬧的蘇德祥見了,放下小孫子,讓他過來要糖。
蘇母認出了孩子,看了一眼遠處的蘇德祥,抓了一把糖果放他兜里,兩家的恩怨沒必要遷怒到一個無知的孩子身上。
今天無疑是高興地一天,陸耀勇、陸朝旭、村支書、蘇德仁一家都來祝賀,葉建國親自掌勺準備了三桌席面,當然規格不能和末世前的相比,人前還是要低調的,但也有魚有肉。
豬肉燉粉條、芹菜肉絲、土豆燉雞、酸菜魚、炸春卷、青椒炒雞蛋、干煸四季豆,白菜豆腐,再配上花生米、咸鴨蛋、黃桃罐頭、涼拌黃瓜,并且還有酒,在眾人眼里,那是相當的豐盛。
兩個工頭和陳明虎以及黃毛他們都被請上了桌,酒過三巡,蘇德仁說兒子不日就要來接他們一家去南方,趁此機會道個別。
村支書似乎欲言又止,到最后酒席要散時說:“德寬哥,德仁哥一家就要去南方了,村里就留下德祥一個弟弟,經過這次地震,能活著就是萬幸,我覺得一大家子更應該相互扶持,德祥讓我來說個情,你看,兩家的恩怨是不是該消了,到底是親兄弟。”
蘇德寬說:“村支書,你要說兩家的恩怨消了,那便消了吧,我這把年紀了,又經歷了生死,已經看淡。只是說到相互扶持,我是幫不上忙了,你別看我們現在蓋起了房子,這都是小雅和建國拿的錢,建了房后,錢全用光了,兒子們的積蓄都給我付了醫藥費,也沒錢了,蘇德祥要是想扶持一下我們,我們當然樂意了,對了,他家欠我的醫藥費還沒給,你就幫著催一下,我們還等著這筆錢生活。”
村支書聽了這話,沒法接話,他心里明白,蘇德祥見他大哥家蓋起了房,心想他大哥手里肯定有不少錢,想和大哥和好,就是想占他大哥家點便宜,照顧他一點,但德寬哥說了,現在不僅沒錢,兒子們還欠著女兒女婿的錢,你若是想和好,先把醫藥費還了。蘇德祥如今飯都快吃不飽了,想他還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也幫不了這個忙。
村里的其他人家,在部隊官兵的幫助下,有的利用倒塌房屋的磚塊建了一兩間房子,算是有了遮風擋寒的住處,從大棚里搬出來,有的人家覺得住在大棚里也不錯,寬敞又暖和,干活還就近,便暫時留在了大棚里,這樣的人并不多,都是村里的懶漢。
蘇德祥一家就留在了大棚,他不是不想搬出來蓋房子,自己的小兒子自從腿瘸了,性情大變,根本不聽自己的話,親家手里有沒有錢他也不知道,也在大棚里找了活干,現在是四個老人養活蘇睿一家三口。
蘇德祥覺得住在大棚不是長久之計,但他又叫不動別人,那天請村支書幫忙后,村支書把大哥的話帶給了他,他哪有錢還醫藥費,只能在官兵的幫助下和老伴兩人去倒塌的房屋處清理磚塊,速度自然沒有別人快,但總算是蓋好了兩間屋子,等屋子剛蓋好,蘇睿一家和親家就都搬了過來,蘇睿一家三口占了一間,剩下一間只能從中間間隔了一道墻,四個老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