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議由軍隊作為領導,讓各地區的駐軍,或者前線和邊關的非戰斗必須人員,就地進行集體耕作。戰時作戰,無戰便務農,而且還要對他們進行定時訓練,保持戰斗力。”
張淳的這個想法,自然是來自于《南泥灣》的大生產運動。當時面臨敵人嚴酷的經濟封鎖,先輩們不是靠著自給自足挺過來的么?
“至于耕牛這些問題,可以把全國的私有牛馬都收買歸官府,由官府統一劃分給農戶使用,只要租金合理,我想是個解決的好辦法。”
“此法甚好!”一直沒說話的郭倫也開了口。“昔日為抵抗匈奴,漢室官府曾在西北興過屯田之策。在邊關大修屯堡,一來可以就地供給軍隊,二來可以解決士兵安家的問題。”
“嗯,屯田之策,確實可行!如今新政施行,百姓不用給鄉紳交租,只需向朝廷交稅。以前留三交七,鄉紳收三,朝廷收四,現在我們直接收四,剩下六成全是老百姓的。”彭濟又出來補充道:“至于牛馬,官府無暇管理,不如直接分給農戶,三五戶一牛,共養共用。”
“好!那就依照此法,即日頒布施行!”
接下來就是最后一個問題了,怎么布置兵力,應對敵人?其實這個問題之前張角他們商量過,可是濟南的戰況比預計的要順利得多,所以要重新考慮一下。
“之前我們決議,因為官軍勢大,我軍戰力不足,還是采取守勢。屯兵廣宗和濟南,留一部守平原作為策應。如此安排可保冀州安穩,待來年錢糧充足,士兵訓練有素之時再圖西取洛陽。”彭濟把之前商量好的計劃說了出來。
聽完這計劃,好幾個參議都點頭表示同意,但是張梁卻有不同的想法。
“我們準備不足,但是敵人比我們更準備不足。如今我們只占了冀州大部,幽州大部和青州小部,若是與漢室長久對抗,國力必會消耗殆盡。”張梁說著一個衛兵在大桌上攤開地圖。
“不如趁現在敵軍第一波進攻全線潰敗之時乘勝追擊,進取兗州,陳兵魏郡和陳留,以拒敵主力。再分兵南下攻取徐州,豫州,揚州。到時候天下大半盡歸我國,漢室只能坐以待斃了!”
先不考慮張梁的計策能不能實現,單就戰略安排來說,的確是有些道理的。而且如果成功的話,短時間內就可以擊敗垂死的漢室。
“圣君稱帝,漢室定會即刻出兵進攻我們,如果這個時候冒險西進,萬一失敗,我們東線防御將蕩然無存。敵人再和之前一樣兩路逼近的話,冀州就垂危了。”彭濟還是堅持他求穩的觀點。
張寶也站出來說道:“聽說何進陳兵司隸州各大關口,是為了防止各州黃巾軍進取洛陽。雖然潁川和汝南的友軍已被漢室擊敗,但是并未全部消滅,其他各州均還有義軍繼續活動。”
“所以何進還不會集結兵力全力進攻冀州,我們應在這時進取兗州,將何進的大軍擋在洛陽周圍。如果等官軍清剿了各地黃巾軍的殘余力量,那我們將要面臨更強大的兵力。”
“我贊成進取兗州!”聽完張寶的發言,開始有人陸續表態。
“我還是同意彭先生的防守之策。”
“我也贊成進取兗州,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
......
八個人里,已經有三個支持張梁和張寶了,現在只有張淳還沒吭聲,而他的意見將成為決定性的一票。眾人的目光都紛紛看向了還沒開口的張淳。
張淳摸了摸鼻梁,悠悠說道:“我也贊成進取兗州!”
這句話一出,彭濟臉色都變了,因為之前商議的時候,張淳可是和他觀點一致的,為什么張淳現在又換了想法了?
“關于南線戰事的形勢,我想兩位叔父比我們在座的各位都更清楚。既然他們有信心攻取兗州,那必定是有足夠把握的。”張淳的話雖然短,但是意思很明顯。就是:“我不知道能不能打得下兗州,但是既然這兩人都說能打,就讓他們去打吧。”
張淳知道張梁和張寶現在急著想要多立戰功,因為他們想證明給張角看,沒有他張淳,黃巾軍一樣能攻城略地,千秋萬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