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為了他,我只是氣我自己太無用,無權無勢,什么也改變不了。楚逸辰說過不會與大榮為敵,愿意成為大榮的附屬國,根本就沒必要發動戰爭,引起不必要的傷亡。如果你不信他,妨先看看他怎么做,如果他言而無信,再發兵討伐他不遲。”江畫卿還是希望能夠說服他。
沈亦瑾猶豫了一會,最終嘆了一口氣,做出了讓步:“我會以皇上的名義給安南王下旨,只要楚逸辰遵守與你的約定,便不對申國動武。”
江畫卿見他讓步,心中又有些過意不去,訕笑著行了個禮:“王爺英明,進府喝杯茶吧。”
見她笑了,沈亦瑾才放下心來,“我就不進去了,這就回宮擬旨。楚嫣然還沒抓到,我得盯著。還有許多其它的事情,我要趕在皇上好起來之前處理好。”
送走了沈亦瑾,江畫卿這才挽著鄒氏的胳膊進府,耐心回答著江墨韻的各種問題。
沈亦瑾讓人快馬加鞭把圣旨送往邊關。然后一邊加派人手搜查楚嫣然的下落,一邊給齊云開和胡海平下了旨意,讓他們按兵不動,安心過節。
朝中官員的任用下放的名單早就遞上來了,皇上一直壓著不動,他卻三下五除二就將這些早該處理的人給處理了,年后開朝,朝中將會是一番新景象。
申國皇宮里,楚逸辰正在舉行登基大典,文武大臣見公孫羽已成為階下囚,而皇上身邊站著的是敵國武將江文錚,保護皇上的,竟然是敵國的士兵,他們一個個表情精彩紛呈,臉色像吃了蒼蠅一樣難看,幾番欲上前勸阻,卻因江文錚的懾人氣勢,欲言又止。
有江文錚的保駕護航,登基大典進行得很順利。楚逸辰坐上龍椅宣布的第一道旨意,便是對大榮俯首稱臣,并寫下國書,言明每年進貢物品數量和時間,他派了使臣送往大榮,又給江畫卿寫了一封信,交給江文錚,讓他替他轉交給江畫卿。
楚逸辰做的第二件事,便是給公孫羽定罪,公孫羽謀逆造反,誅九族,年后處斬!所有跟他有關系的人都被連坐。他趁機對朝中官員進行了大清洗!
申國需要休養生息,不宜再興兵戈。因為申國現在無兵無將,朝堂動蕩。他只是伏低做小,以求能安居一隅,默默發展,等有實力了,再做下一步打算。
讓江文錚送他回國,護他登基,雖有引狼入室之患,但同時他也下了一步暗棋。江文錚若本本分分的,他給大榮皇帝的國書,就是申國俯首稱臣。他若想趁火打劫吞滅申國,那封國書便暗示著,江文錚通敵叛國,擁兵自重,有自立為王的想法。
即使大榮皇帝不信,那他擅自做了大榮皇帝的主這件事,也會動搖他在榮皇心中的地位!
而他給江畫卿的信里,寫滿了感激和相思,只字未提兩國政事。
他親自送江文錚出關,雖然江文錚留下一支精兵駐守申國,但楚逸辰似乎根本不介意,還把那支兵當成自己人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江文錚帶著大軍出了關,回頭看到楚逸辰跪地對他行大禮。
一國之君,卻如此卑微。江文錚笑著號令士兵:“回左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