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陣之后,徐根復又走了一遍明夷、同人下卦,用紙筆將三卦路線記下,發覺這明夷下卦、同人下卦、大有上卦均有十六處變步相同,第一處便是出觀第一步,踏離一步,第三變步,復轉明夷七步;第七變,豫轉晉兩步;第十三變,頤轉賁;第十七變,小過轉旅;第二十變,屯轉即濟;第二十九變,解轉未濟;第三十六變,益轉家人;第四十六變,恒轉鼎;第五十五變,噬嗑轉豐;第五十九變,豐轉噬嗑;第七十變,隨轉革;第八十九變,歸妹轉睽;第九十六變,無妄轉同人;第一百變,大壯轉大有;第一百零八變,踏離一步。
徐根似乎悟到了甚么,卻又捉摸不透。他將十六處相同變步的卦象畫了出來,正待細細研究,忽然一拍前額,明白了道理。
那本《百零八變野鶴陣》上本有一百零八顆棋子黑白位置以及對應八卦圖解,可徐根早將位置硬記下來,解陣改陣之時才沒有翻書。而他卻只記得卦象名字,又不去考慮其對應八卦,是以改了三次中虛之離而不自知。
徐根立即翻開了那本《百零八變野鶴陣》,他也是這時才徹底領悟到這本書的精妙所在,書中有一段注解:“因陣去乾、坤、艮、震、離、坎、巽、兌、否、泰,余五十四,分化百零八,是故乾同十二,坤同十二,余六十四。生門在東,必出東離。辯卦方位,變為入,離為出,同均加二,以為正道。正道何依?循先天之序,察后天之變也。”
徐根記得曾經問楊文成余六十四一句何解,楊文成卻只說:“余六十四便是余六十四,卻又要解甚么?”徐根這才明白,余六十四果真便是余六十四。
只覺一切均是運氣使然,若非巧變三次離卦,他又怎能發現其中奧妙?
這一百零八種變化,乾、坤二變各占十二,艮、震、離、坎、巽、兌均占十四,而其相同變處,也是如此,這便是“乾同十二,坤同十二,余六十四”之解了。
而此陣又須以變卦方位入陣,以離卦方位出陣,這才有了“同均加二,以為正道”之說。
只是這“循先天之序,察后天之變”是謂何意,徐根仍是不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