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大紅袍簡直就是恐怖如斯啊!
彭文眼里精光不斷閃爍,心里產生了疑問,然后右手暗暗放到桌下,暗暗掐算。
一個大興安嶺腳下的小鎮里的一個地主,居然有著大紅袍這樣極度稀缺好茶,而且還可以讓堂堂的東北巡撫來如此偏僻的一個小鎮,看來這個白老爺并非只是“鎮上的大人物”這個身份啊!
彭文默默的掐算著,原來他背后的靠山乃是當朝宰相李光地啊!
要說這個李光地,可謂是命運多舛,他的祖籍是福建延平也就是今福建南平的,據說他是唐初江王李元祥后裔,后來遷居于泉州府安溪縣湖頭鄉今安溪縣湖頭鎮。
1642年9月6日,李光地出生于安溪縣華地鄉,自幼聰穎。十三歲時,全家遭遇山賊,后奮力脫險,歸家后志于勤學。
功夫不負有心人,后來李光地鄉試中舉。庚戌科會試中成績出眾,高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被選為庶常館庶吉士。
后得授翰林院編修之職。
在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舉兵造反,鄭錦占據福建泉州。李光地與家人藏匿山谷間,鄭錦和耿精忠派人招安,被李光地堅決拒絕。
期間李光地暗中書寫密折,藏在蠟丸中,派人暗中送往京城,最后通過內閣學士富鴻基呈給皇帝。
皇帝看到密折后深為感動,嘉許李光地的忠誠,并下命兵部錄其為領兵大臣。當時尚之信叛亂,率軍占領贛州、南安,但未能進入福建。
康親王愛新覺羅·杰書自衢州攻克仙霞關,收復了建寧、延平,耿精忠被迫請降。
康親王軍隊進駐福州,命令都統拉哈達和賚塔討伐鄭錦,并打聽李光地的所在。
最終朝廷收復了泉州。李光地在漳州拜謁拉哈達。
拉哈達向康親王上疏稱:“李光地矢志為國,即使顛沛流離也不曾改變志向,應當予以褒獎。”康親王下令優待,并提拔為侍讀學士。李光地行到福州,恰遇父喪歸家。
1678年,同安蔡寅部起義軍打著復明旗號,以萬余人圍攻安溪。李光地招募百余鄉間勇士固守,斷絕敵方糧道得以解圍。不久后,鄭經派遣將領劉國軒攻陷海澄、漳平、同安、惠安等縣,進逼泉州,斷萬安、江東二橋,斷絕了清軍的南北援助。李光地派遣使者趕赴拉哈達軍告急,正遇大江漲水道路阻塞。于是李光地帶兵從漳平、安谿小道進入,與叔父李日煌以及弟弟李光垤、李光垠合作進攻。大軍進駐泉州,擊破劉國軒部。拉哈達上報其功,李光地再次得到優敘,升遷翰林學士,不久后因功官至永州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