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彭文心血來潮,他發現已經臨近了唐朝科舉時間,并且就在三天之后。
所以本文決定前去唐朝,開始布局大唐。
“系統!”
“將我傳送到唐朝時期!”
“叮!需要扣除5000點神話點,是否繼續?”
“繼續!”
彭文淡淡的說道。
在彭文語音剛剛落下!
熟悉的白光再次將彭文給包裹住,然后消失不見。
唐朝。
太和殿。
此時李世民這坐在龍椅上聽著臣子們的回報情況。
“有事稟報,無事退朝!”
李世民坐在輪椅上,看著底下的臣子們說道。
“陛下,臣有事稟報!”
一個臉色十分嚴肅的男子站得出來,此人約摸四五十左右。
“魏征愛卿,你有何事稟報?”
李世民看到是魏征稟報,原本有些慵懶的身子給擺正了!
此時站在太和殿上空的彭文,聽到李世民說出了“魏征”兩個字,彭文的視線不由得看向了那個臉色十分嚴肅的男子站得出來,年紀在四五十左右的人。
看著他的樣子,彭文露出一絲笑容,原來傳說中的人鏡是這樣一幅模樣。
這位叫魏征的可不是一般的人物,魏征,字玄成,是下曲陽縣人。
此人不僅是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而且還是文學家和史學家。但是卻只活了64歲便與世長辭了!著實可惜。
早期的魏征早年參加了瓦崗寨起義,并跟隨魏公李密,但是卻并沒有得到李密的重用。
武德元年,也就是公元618年,魏征歸降于唐朝,負責勸降英國公李勣。
后被李淵授太子洗馬,輔佐太子李建成,獻策平定了劉黑闥和山東地區。
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后,歸順了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后被封為鄭國公。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他敢于直言進諫,并多次直言進諫,并推行王道。
他曾提出了“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主張“薄賦斂”,“輕租稅”,“息末敦本”,“寬仁治天下”等。
對李世民的行動及施政給以極有益的影響,輔佐李世民共創了,我大華夏的第一盛世“貞觀之治”。
魏征死后,唐太宗對魏征的評價道:“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
這可謂是對魏征人生價值的最高評價。
不過魏征成也李世民,敗也李世民,哪料才一個月,霹靂一聲驚雷——太子李承乾謀反事發!李世民頓時“外焦里嫩”了。
李承乾的謀反案,牽扯出了兩個重量級人物。一位是太子師杜正倫,一位是被李世民寄予厚望的,其畫像高掛凌煙閣的侯君集!
李世民臉色鐵青。
對這兩人,李世民太熟悉了!當年早有大臣提議廢除太子,因為李承乾實在不著調了,但是卻被李世民給壓下了,李世民認為只要找到好的太子師,嚴加管教就能改變這一切,故而李世民請了魏征當這太子師。
結果魏征說自己身體不好,向李世民推薦了這杜正倫。
而這侯君集,也是魏征欣賞的大將,總是推薦他,說他好,于是李世民也重用。
但是畢竟再好的皇上,也有不可觸碰的“逆鱗”。而謀反便是這塊“逆鱗”,一旦碰了,那就意味著將血流成河,人頭滾滾。
但李世民畢竟是少有明君,強壓著猜忌和憤怒,板子高高舉起,最終卻輕輕落下,雖殺掉了侯君集等,卻沒牽扯到其家人。但事情卻并沒有完,又一個關于魏征的消息傳來。
魏征生前竟然把他的許多勸諫書,都抄寫兩份,一份給李世民看,另一份則塞給了史官。這就是為何關于李世民和魏征的事跡,會有那么多的原因!
不信去翻,無論《新(舊)唐書》,還是《資治通鑒》,都一大波一大波的,且還分外詳細,甚至連李世民當時的臉部的細微變化,都清楚無疑!